预测:股市大盘神预测背后的真相
这几年,大数据这个词几乎被用滥了,各行各业“言必称大数据”。可你知道吗,有些数据真的会骗人。最近,51游戏原副总裁王武佳在馒头商学院做演讲说,数据也会掩盖真相,做运营的人分析数据,一定要睁大眼睛,不然会花冤枉钱。先讲个故事。有个股民月初的时候,收到一封邮件,邮件说这个月股市会涨,结果一个月后股市真涨了。这位股民也没太在意,谁还蒙不对个一回半回呢。结果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这封邮件都预测对了大盘走势。股民惊了,正想联系对方,对方发来邮件说:“哎呀,我们的预测太准了,以至于证监会怀疑有内幕,正调查我们呢,我们不敢再公开发了,您想看预测,可以单独购买我们的服务。”
如果你是这位股民你会买吗?买了你就上当了!神预测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原来,发邮件的人向股民随机发1000万封邮件,其中500万封邮件说下月会涨,另外500万说会跌,总有50%是对的吧。然后每个月都这样发,几个月下来,总有一部分人收到的预测全是对的。这就是说,你看到的神预测,其实是靠概率刷出来的,信它你就上当了。
产品运营也一样,很多做运营的人迷信数据,其实,脱离了具体购买场景的数据,反而会误导你。比如说吧,很多顾客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产品的广告,但他通常不会立即购买,而是去问问朋友、搜搜评价什么的。等真决定买的时候,他不会再上微博,而是直接打开百度,搜到产品直接下单。这时候,看后台数据,你会觉得,哇,百度的导流效果太好了,微博没什么用,于是就把运营费全砸给百度,结果当然没啥效果,因为你的数据分析脱离了购买场景 。
再比如,你开了一家五金店,数据显示,顾客平均20天来店里消费一次,有些三四十天才来一次的顾客,渐渐就流失了。按这个数据,你应该给那些三四十天来一次的顾客发发优惠券,把他们挽回,甚至发展成忠实顾客,可是这对吗?当然不对,你想啊,光顾五金店最频繁的,是木工、水泥匠这些专业人士,而三四十天来一次是普通人,你发优惠券,人家也不会常来,谁家里整天买那么多五金?
所以你看,做产品运营不能光盯着数字看,脱离了现实,你可能会被数据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