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7|回复: 2

[语音]2016.11.22 认知《三人小团队,为何能超越传统大媒体》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11-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认知
关键词认知。这两天我们在开跨年演讲的闭门策划会,吴伯凡老师说,今年有一个词,特别火就是认知。他举了个例子啊,小时候一帮孩子下水摸鱼,那些大孩子一会儿就能摸很多条儿,按说鱼这个东西在水里是均匀分布的,我们这些小小孩儿就算是动作笨一点怎么也该有点收获吧。哎,但是实际上一条也摸不上来。原因很简单,我们是在胡乱的摸鱼。而那些大孩子知道鱼在哪儿是在捉鱼。你看关键区别就是认知嘛,有些公司老是说我们这一行市场有多大,我拿下百分之一就够了。但是这种算帐方式是没什么用的,事实情况是你对市场的认知如果不够你什么都拿不到。哎,昨天李翔商业内参的付费用户超过了八万,这是很多大媒体都做不到的书。那为什么李翔这个三人团队却能做到呢。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李翔本人的说法。认知。

今日微信推荐
股市预测中你必须知道的逻辑
《李翔商业内参》  压力下的优雅  迭代
内容生产  效率和用户意识
汲取和输出  私家商业知识秘书

共计 177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你好,
被「得到」的同学提醒,才发现我的专栏《李翔商业内参》订阅人数已达到8万,我自己离开杂志行业也已经超过半年。
这半年多,既有度日如年,又有度年如日。
度日如年,是因为每天早上睁开眼,都感觉自己欠着好几万人东西,然后就是极度的内容焦灼。
度年如日,是因为真的有种进入了互联网时间的感觉。之前《李翔商业内参》里引用过一个互联网人的说法:互联网过的是狗年,狗的一年,等于人类的七年到八年时间。
跟朋友开玩笑,半年多的时间只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工作。工作是输出;
第二,读书见人。读书见人都是汲取;
第三,锻炼身体。生病了就麻烦大了,每天都欠几万人东西呢。

很久以前在报纸行业时,记者在截稿的压力下,喜欢用海明威的“压力之下的优雅”自我安慰。其实最后只剩拖稿的优雅了。进入狗年,会发现,只有自律能让你做到压力下的优雅。
压力同时让人进步。或者说得滥情一点,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久前,同阿里巴巴集团的CEO张勇见面聊天。管理一个五万人、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一举一动都被媒体盯着的公司,压力可想而知,比他之前做集团COO和天猫总裁要大很多。从他做天猫总裁时我们基本就保持着每年见一次的节奏。可能他自己不会承认,但我的确看到了一个人的变化:更自信,更有智慧,也更优雅。

压力当然也教给我一些东西。或者说,互联网和用户也教给了我一些东西,让我从一个自负的杂志人,变成一个谦卑的内容生产者。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在下面三个方面我自己受到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第一是产品意识。
“产品”这个词最近几年非常热门,可能是因为像腾讯的张小龙这些互联网产品界的大牛,和微信这样一个神级的产品出现以后,大家对产品经理和产品这些词语有了新的认知。
以前做杂志的时候,虽然我们内部也会讲“好的主编、好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这样的话,但只有自己做出产品以后,才会对产品有一个深刻的感受。
一个好的产品,或者说一个合格的产品,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频率的稳定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饭馆告诉你,一年只能营业200天。首先就已经不靠谱了,因为很难保证频率的稳定性。如果其中再有50天,你觉得太好吃,满汉全席的水准;另外150天,你又觉得这个饭实在是太糟糕了。这是说,它很难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你还会继续去这个饭馆吗?
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满足频率稳定和质量稳定这两个条件,可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

第二是效率意识和用户意识。
效率和用户其实是我从雷军身上学习到的,他把传统行业的问题归结为两方面:效率问题和用户问题,也就是效率低下和远离用户。
我之前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杂志,这两个问题也一直让我困惑。
效率的问题,以杂志为例,月刊、双周刊、周刊这样节奏的产品,能够很明确地感觉到这点。比如我们给用户的承诺是每个月的1号要上刊,如何保证1号一定能上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从确定选题、拍照片、采访、写稿、编辑……这个链条比较长,链条之间,再加上编辑与记者本身的效率问题,又会造成拖延;后面还有广告的排期问题、印厂问题和运输问题,等等。
我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和非常多的精力,去和让杂志按时出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搏斗。可能很多互联网产品人根本不能想象。  
用户问题就更不用讲了。很多传统行业,包括传统杂志,可能从来不知道用户是谁。
所以,一定要提高效率,一定要靠近用户,努力地接近你的用户,服务你的用户。

第三是价值意识。
如果从一个怀疑论者的角度去看很多大佬的言论,包括我之前从一个记者、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坦白讲,有时候会觉得他们的表达里有一些大话,或是在我们看来,把自己打扮得很高尚的一面。
举个例子,包括马云的一些讲话,扎克伯格的一些采访,他们都会讲到:怎么判断一个商业机会呢?如果是一个已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可能就是一个商业机会。既然它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必然就会对整个生态、商业和社会提供正向的价值。
这些话好像很空洞。但是换个位置,站在一个价值创造者和价值发现者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他们的话里确实有事实的一面。
这也是我这半年多来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想要做的产品,必须要对整个生态有一些正向的、建设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汲取。如果仅仅是从生态和市场中汲取营养来反哺自己,它必然是一个难以成功和难以长久的产品。

再次谢谢大家让我明白这三个道理,我会继续尽力为大家提供最好的内容。
李翔一
2016年11月21日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合作请联系:iget@luojilab.com



有一次,我和一家大型出版集团的老总见面。
同样是卖书,却互道羡慕。
我羡慕他们的营收数字。
他说,我羡慕你们知道用户是谁。
所有产业的新旧之别,无非就是——
1.你是否准确地知道用户是谁。
2.他们能否向你提供明确的反馈。
3.你是不是在依据这些反馈不断迭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螺丝

发表于 2016-11-2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反馈当然是最好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膨胀螺丝

发表于 2016-11-2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6 21:0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