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4|回复: 0

[语音]2017.03.25 推动《小朋友的适者生存术》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3-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推动
关键词推动。昨天我们推荐的那本新书《自下而上》他讲的核心道理就是: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自上而下设计的产物,而是自下而上演化的产物。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挺困难的,为啥?因为不符合我们的直觉。大家会本能的反问,难道我们对这个世界就不能主动做点什么吗?我们做什么都没有用吗?当然不是,这本书其实也在教我们一个做事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光顾着自己向目标狂奔,而是制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自下而上的推动这个事儿让他成。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做局和造势嘛,不是我让这个事发生了,而是我推动这个局面和势能的变化,让这个势他自己发生,这中间的区别就好比是乞讨和在合适的地方放一个募捐箱的区别。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著名的朵拉妈妈是怎么推动孩子的。推动。

今日微信推荐

共计 3921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7 分钟

之前,罗胖推荐过朵拉小朋友学英语的故事。
朵拉的爸爸是《王烁大学问》专栏的主理人王烁。去年9月开始,王烁作为「得到」App派出的课代表,在耶鲁大学访问学习。朵拉也一起去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想去上幼儿园。小朋友在全新的环境里遇到的挑战,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父母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小朋友又可以掌握哪些技巧来帮自己适应新环境呢?
请看《王烁大学问》的番外篇《朵拉小学问》。

每天早上送朵拉上学,我都非常雀跃。
因为一场好戏就在眼前。
朵拉的学校是不让学生直接到教室的。每天早上,学生都会在学校广场各班专门的区域内等待老师。7点35分铃声响起,老师会从教室出来,走到广场接学生。
一看到老师,本来在和同学聊天的朵拉,就立刻迈着小碎步挪到了前方。等到班主任踏入这个区域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才后知后觉地朝老师涌去。
孩子们这么做的目标只有一个——老师的手。

通常,老师会一手牵一个离她最近的学生,带着大队孩子走到教室。老师只有两只手,却有20多个孩子。为此小朋友们各出奇招。
有的会和朵拉一样提前排队,大胆的男孩子则趁人不备突然跑到老师身边,还有的利用身高优势把别的小朋友挤出第一梯队。
这样的争夺战每天都要上演。
第一个月朵拉很难牵到老师的手;第二个月她开始有三分之一的胜率;第三个月,通过主动奔跑、提前排队、紧盯高手等各种战略,终于百战百胜。
每天早上,她幸福地握住老师的手向前走,笑得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留给我一个得意洋洋的背影。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对于朵拉这样新入学的外国学生来说,班主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每天早上能够牵到老师的手,简直就像是得到女神的祝福。

联想朵拉刚到美国的情形,我真是感慨万千。
到美国之前,很多人都说小朋友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只要英语过关了就行。但是我担心的恰恰相反。因为朵拉是个敏感、矜持的小朋友,对新环境总是非常抵触。
这次到美国,辗转东、西两地,经历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年级,我才发现,小朋友在全新的环境里遇到的挑战,远远大于大人的想象。
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正是朵拉在美国最重要的一课。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做什么呢?

父母策略一:坚持立场,温柔陪伴
首先当然是把她送到学校了。
这点对朵拉就非常不容易。在国内,朵拉曾经上过两个幼儿园,都是哭了数月。在纽黑文的时候,我们有经验了,朵拉也更成熟了,只哭了一周。
到圣地亚哥后,我们觉得她已经适应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应该不用操心了。没想到,到达的第一周,我们就遇到了朵拉最顽强的反抗。
由于当时又要搬家、办理各种琐事,又要照顾生病的老二闹闹,实在分身乏术,决定让朵拉去家附近上冬令营。从注册后,朵拉就天天在家里哭,要求不上学。
她哭得那么投入,我实在搞不定,只好祭出“大杀器”——朵拉爸。
上冬令营的早上,朵拉哭着和爸爸出门了。整个上午,我在家都提心吊胆。中午终于收到朵拉爸的微信,让我给他送午饭。到了学校,看到朵拉正开心地和一个女孩玩,朵拉爸则在旁看书,一派宁静欢乐。
朵拉爸介绍了他是怎么送朵拉上学的。
一路上朵拉都抽抽噎噎的,朵拉爸拉着她的手反复安慰说:“虽然冬令营有点陌生,但爸爸会陪着你的。”到了教室门口,朵拉终于抑制不住,双手抱住门前的柱子大声哭泣。朵拉爸果断把她拉入教室,和老师见面,然后坐在旁边陪她玩。
他们先一起玩拼图,一个小时后,朵拉的情绪渐渐平复。这时候朵拉遇到了一个小女孩,两人一起玩,爸爸则坐到边上看书。到了下午,朵拉已经和小女孩开始分享午餐了。午饭后,朵拉爸功成身退。

我请教朵拉爸怎么做到的。
他说关键在心态,既不要低估孩子,觉得小朋友可以随便哄骗;也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一哭自己就生气。策略上则态度坚定,有矛盾就通过谈判解决,有困难就给予支持。
平心静气,像对待你的合作伙伴一样对待她。

父母策略二:把难题变成任务
为人父母最有意思的事情是,随着孩子长大,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挑战,让你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世界。
我发现,有些事在大人眼里也许根本不是事,对小朋友却是特别大的问题。就好像巨人很难理解人类的需求一样,大人很难体会小朋友的难题。
举个例子,朵拉在圣地亚哥开始上课后托管班后不久,回家路上尿裤子了。我们开始以为是偶然事件,但之后又发生了一次。
我问了才知道,她在课后托管班的时候一直没上厕所,因为她不会冲厕所的马桶。
我想这事太简单了,不会冲就去问人啊。
“很难的。”
这有什么难呢?我去她的课后托管班实地参观,终于体会到了朵拉的心情。厕所离教室隔一个十米远的走道,朵拉如果要人帮忙,必须离开厕所,去找老师和同学。
我站在厕所门口,想象自己就是朵拉这个敏感矜持的小女孩——刚刚加入课后托管班,谁也不认识,就遇到这样尴尬的事情——的确是难以启齿。

我先告诉朵拉应该怎么用英文给人解释这件事请人帮忙,然后给了我的建议。
“你只要做一件事,自己先试冲10次。”我说,因为不同马桶的阀门不一样,肯定要多找找多试试。
“如果10次都不行呢?”
“那就是马桶的错,你能做的都做了。”我说:“你可以去找老师,说你都试了10次了。”
这样做其实就是把一个她必须攻克的难题变成试10次的简单任务。责任转移了,难度降低了,压力也减少了。
后来朵拉说,她试了5次就成功了。

小问题到处都有,做父母的根本来不及一一照顾,还得靠小朋友自己努力来适应。朵拉就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

朵拉的策略一:抱大腿、找朋友
朵拉的首要策略就是抱大腿。比如早上竞争和老师牵手这件事,绝对不是一个小游戏,而是她适应美国校园生活最重要的策略。
除了抱老师的大腿,朋友也是朵拉在学校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
不过交朋友可不容易。朵拉冬令营结交的一个朋友,没几天就不和她玩了,理由是“You are too small”。朵拉大哭一场,觉得自己不是“too small”,而是不识字,于是发愤学习。
会写字这个共同点要达到一时很难,所以朵拉选择了见效快的——一起吃饭。
以前朵拉不爱吃西餐,在幼儿园也只吃我做的中餐,没有中餐就吃方便面。到了圣地亚哥,她宣布自己爱上了食堂,每天披萨、热狗之类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和朋友吃的一样”。

还有一招,是分享。
在幼儿园入学的第二周,我发现朵拉最喜欢的项链不见了。她说送给班里的一个女生了。过去朵拉对自己珍爱的东西,可没那么大方。
“自从我把项链给她后,她每天都跟我打招呼。” 她解释道,之后她会和同学分享小点心等等。
“重要的不是项链,而是通过项链表达了你的善意。”我说:“除了分享,你也可以多多表达善意。”
如何表达自己的善意呢?
朵拉的办法是画画。
几乎每周,她都要做贺卡给好朋友。最开始就画一张画,写:给我的好朋友某某。慢慢地会在画上写一句话,比如“祝你春假快乐”!
看上去还蛮有诚意的。现在只是交朋友,以后谈恋爱要写成情书,真的很难抵挡啊。

朵拉策略二:找到自己优势的突破口
如果仅仅根据成绩,朵拉在班里恐怕没什么优势。好在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在学习之外的评价体系中,朵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比如体育课。体能不够?态度来补。
体育课上朵拉总收到绿色的小奖状。这个小奖状里列出很多值得表扬的理由,包括“表现好”、“乐于助人”、“努力”、“认真倾听”等等,“运动能力强”只是其中的一条。
老师会在其中圈出小朋友的优点。朵拉往往是因为“笑容满面”和“热情积极”被表扬的。
朵拉获得的奖状

此外还有常规的课堂表现评分,分为五级——Consequence、Think about it、Ready To Learn、Great Choices、Role Model。
其中最差的是Consequence,即这种表现是有后果的,最好的是Role Model,即是全班同学的榜样。
朵拉说,要做Role Model非常难,因为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走路而不是乱跑
2. 好好说话
3. 举止端正
4. 做好学习准备
5. 随时听从老师的指挥
我一看,这不就是课堂纪律吗,这可是中国小朋友最擅长的呀。果然,这个月朵拉频获Role Model,最近甚至创造了连续一周Role Model的纪录。
我们当然为朵拉欢呼,但同时觉得这有点辛苦,就跟她商量:“下周我们做‘Ready to Learn’就可以了。”
“不行,我要更高地要求自己,我一定要做Role Model。”
评选出来后,会把小朋友的名字贴在对应的牌子上

朵拉策略三:找个树洞
虽然朵拉非常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有一件事是例外——画画。
最开始因为学校里没人可以说话,朵拉只好画画。因为年龄优势,朵拉的画技比别的小朋友都成熟。不仅老师把她的画挂在教室里,连同学家长见面也叫她“小画家”。
到了圣地亚哥,我们的朋友送了她一大盒蜡笔、彩色铅笔、画纸等工具,于是朵拉每天都在家画画。
我逐渐意识到画画对于朵拉的重要性。
画画其实是她的另一种语言,是比中文和英文更为强大的语言工具。对于朵拉这样的小孩来说,通过说话和文字来表达复杂、丰富的信息,太困难了,而用图画就容易得多。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学手风琴的痛苦经历,我对于钢琴、舞蹈等以“培养孩子艺术细胞”为口号的兴趣班都敬谢不敏。但看她那么喜欢画画,我觉得孩子有个兴趣也挺好,能丰富生活、释放压力、更充分地表达自我。我干脆给朵拉报了一个校外的绘画班。
每周五,我都带着朵拉去学画,尽管来回交通加起来一个小时,但是朵拉风雨无阻。
画画锻炼了她的专注力。整整一个小时,朵拉沉浸其间,意犹未尽。慢慢地,朵拉学会用不同的材料来画画,并且通过阴影和线条来呈现对象的特点。
比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她观察事物的视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她就画对象本身,现在作画对象总是处于某个背景和环境下,这说明她观察和分析事物能够看到整体格局了。

根本策略:寻求或者建设弹性环境
到目前,朵拉在美国幼儿园的生活还是蛮愉快的。这方面,除了朵拉和父母的努力,关键在于学校环境的弹性。
这个弹性主要是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英语不行,数学好可以;成绩不行,守纪律可以;学习一般,能够乐于助人也好;什么都没有,至少要笑。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脱颖而出,从而获得自信和自尊。
观察朵拉在适应新环境中做的种种努力,我自己也深受启发。
最近大家都在热论学区房的价值,要不要买昂贵的学区房,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朵拉回国后要上的小学,也就是家门口的普通学校,有时候我也会感到焦虑。
但是美国之行让我确信,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孩子送进尖子班,而是在她起步的阶段寻找一个充满弹性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建立自信和学习的能力。
一个充满弹性的环境,不仅仅对孩子有利。如果学校不仅仅以某几科的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如果人们不仅仅以财富和权势来定义成功,如果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有进阶机会,这将是一个更健康的社会。

本文由作者 楼夷 授权罗辑思维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转载请取得授权:dushuren@luojilab.com



父母的责任理应仅限于以下几点——
1. 提供资源。
2. 隔离风险。
3. 帮助连接。
父母不是外在于孩子的“教育者”。
父母是内在于孩子世界中的——
“自下而上”的推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6 06:5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