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96|回复: 0

[语音]2017.04.16 孩子《孩子是中国家庭最大的奢侈品》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4-1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孩子
关键词城市。我曾经在逻辑思维的视频节目里讲过一期关于大城市的话题。观点是呐有学者认为,中国不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因为大城市的各种好处嘛。可是前一阵我和李梓阳聊天儿,他说如果一年前她会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但是现在有所保留,为啥呢?他说大城市的后果,其实不是城市病什么交通堵塞之类的,那个靠经济发展能治愈。关键是其他的社会后果,比如说大城市人少生,甚至是不生孩子呀,这是一个全世界的现象啊,甚至在最愿意生孩子的伊朗大城市德黑兰的生育率都在下降。如果大多数中国人都进入了超大型城市,那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不就麻烦了吗,这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你看,学者提供观点是一回事儿,但是真正要做社会决策考虑的问题还真是复杂的多。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城市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城市。

今日微信推荐

选择困难症,可以用“成本”治愈
你的孩子跟这个世界熟吗
11幅名画里读懂人类一万年
你愿意生几个孩子?|《何帆大局观》

共计 2326 字  戳此↑↑↑ 8 分钟听完  5.5MB
中国的奢侈品,既不是路易威登皮包,也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我们每个家庭里的孩子。
——何帆·大局观

1
对于70后、80后来说,与亲朋好友聚会时,被问到“你会生二胎吗?”大概就像“今天你吃了吗?”一样平常。
要不要生二胎呢?
这是你自己的决定,但经济学能帮你理清思路。
经济学是干什么的?经济学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生一个孩子,既有成本,又有收益,我们今天就来帮你算算这笔账。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有哪些呢?
(1)抚养成本
这是我们看得见、数得清的。
比如,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买奶粉和尿布,上了学得交学费、送他上补习班,一直到他考上了大学,还得给他交大学学费。
(2)机会成本
也就是父母在养育孩子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的价值。现在孩子上学,家长得作陪,家里几乎得有一个人全职带孩子。
如果妈妈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在事业上打拼,这个贡献,孩子是要领情的:妈妈付出的是机会成本。
养育一个孩子的收益有哪些呢?
(1)现金收益
这个很简单,是孩子长大后挣了钱,给父母的赡养费。
(2)非现金收益
比如,孩子看望父母、到父母年老了之后照顾父母……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这是孩子为父母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价值。

2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养育孩子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同的。
在农业社会,养孩子是划算的。
我们来算算这笔账。在农业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相对较低,能把孩子养大就可以了。
农村里的孩子到四五岁,就能帮父母干点农活了。打猪草、放牛、拣牛粪,这都是孩子们干的活儿。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在美国“西进运动”时期,大家都到西部拓荒,急需劳动力,当时,带着孩子的寡妇是最抢手的。为什么?买一送一啊,多个孩子就多了个劳动力。
在工业社会初期,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仍然较低。
把孩子养到十几岁,就可以去工厂里干活了,或是给作坊的师傅当学徒。很多时候,孩子成年之前,当学徒赚的钱,是要给父母的。所以,养孩子仍然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初期,孩子是投资品,也就是说,养孩子的收益大于成本。

3
俱往矣,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算笔账,养孩子肯定是不划算的,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你能让孩子读完小学,或是读完中学就去上班?那你算什么父母,大家都要说你。怎么着也得把孩子送到大学吧。
要是他想出国读书,你还得勒紧裤腰带把他送出国。
大学毕业了,他的工资买不起房,你帮忙不帮忙?你要是不帮他,他连老婆都娶不了,你怎么抱孙子啊。
所以,中国的年轻人买房,都不是一个人在买房,而是年轻的小夫妻,以及小夫妻各自的父母,一起来买一套房。六个有收入能力的人买一套房,中国的房价不涨才怪。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父母要帮孩子买房呢?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啊。就这一个宝贝疙瘩,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候,要买房、结婚,你都不帮忙,你算什么亲爹亲娘?
可是你想,要是每个中国家庭想生几个就能生几个呢?要是跟过去那样,一个家庭有七八个孩子,每个孩子结婚,父母都能送一套房?送你一个iPad就不错了。那中国的房价怎么可能会涨呢?

4
按照成本-收益分析,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为了投资。谁生个孩子是想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找个角落先去哭一会儿吧,你会赔得很惨的。
那我们生孩子是为了干啥?现在的孩子是消费品,不是投资品。我们生孩子不是为了获得回报,而是为了图个乐——以苦为乐。
现在的孩子不仅是消费品,而且是奢侈品。
中国的奢侈品,既不是路易威登皮包,也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我们每个家庭里的孩子。
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他有个金融家朋友,也是普林斯顿校友,家里几个孩子,都上了普林斯顿大学。
伯南克跟他道喜,他的朋友说,这有什么值得祝贺的?我相当于每年把几辆凯迪拉克轿车推下了悬崖。普林斯顿大学学费不菲,连金融家都摇头兴叹。

5
如果孩子是奢侈品,那你还敢要很多孩子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了一个关于养育孩子的数量-质量替代假说。
加里•贝克尔认为:孩子具有耐用消费品的性质,它的数量收入弹性,比质量收入弹性小。
这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的收入提高了,你是想多买几辆五菱宏光,还是想入手一台宾利?如果你更偏好质量,很可能会考虑买一台更好的车,而不是更多的廉价车。
同样,随着收入的提高,我们更希望提高孩子的质量,即增加对孩子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投入,而非增加孩子的数量。我们想要一个能去读哈佛的好孩子,而不是一堆不争气的熊孩子。
当然,如果家庭的收入增幅较高,就能既提高质量,又增加数量。
贝克尔的假说可以同时解释两种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养育更少的孩子;但是在发达国家,富人的子女数多于穷人。

6
按照同样的分析思路,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
(1)如果父母更注重教育,那么,孩子的抚养成本就会更高,于是,人们会要更少的孩子。
所以,在普遍注重教育的东亚社会,生育率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低。
(2)如果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能够从事更高收入的工作,那么,母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就会提高。如果养育孩子的决策更多地是由女性来决定的,那么,家庭想要抚养的孩子会更少。
用经济学的话语来说,这使得孩子的“相对价格”提高了,从而降低家庭对孩子的需求。
(3)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只能“养儿防老”,这会导致家庭普遍想要更多的孩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赡养父母的压力,于是,家庭想要的孩子数量也会减少。

7
我们以前讲过,个体理性不会自动地导致集体非理性。
对于单个家庭来讲,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养育孩子的数量,是理性的选择。
但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这样去做,整个社会的人口就会出现负增长,老龄化负担会更重,各种社会矛盾会更加突出。
有些学者呼吁,中国应该鼓励生育,而不只是允许生二胎。但集体记忆对决策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仍然坚信:中国人太多了。还有人担心,一旦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就会拼命地生,人口压力会很大。
真的会是这样吗?

本文版权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合作请联系:iget@luojilab.com



即使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大城市的人,也不会再拼命生了。
不是因为收入太“低”,恰恰是因为收入太“高”了。
养育孩子的支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
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这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冷冰冰的事实。
经济学告诉我们——
成本不是你为一件事支出的费用。
成本是你选择这件事而放弃的收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6 08:0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