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62|回复: 0

[语音]2017.05.02 写作《写作最重要的事》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5-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写作
关键词写作。昨天得到一批里的订阅专栏去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突破了十万名用户只用了短短两个月啊,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用户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上最好学最有建设性的人。那雪峰老师平时是怎么打造这个专栏的今天我就透露一下。他全年是二百六十多节课,每天的内容都是预定下来的。那些老师平时对任何一个话题由想说的话的话都会随时拿手机录下来,积累的多了,再把它整理成文稿,然后再进录音棚录音。所以你在听是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的时候会觉得逻辑很严谨,但是又非常的口语化。其实这个创作过程,我们平时写文章也应该借鉴啊,就是先说后写。这样的文章在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上都非常有对象感而对象感的是好文章的共同特征。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王朔叫你怎么写。作写。

今日微信推荐

《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你该知道的都在这了
聊商业怎么聊出新意?这里有数百个案例和视角
2017年改变我们生活的全球10大发明

关于写作,只读一本书的话
推荐《风格的感觉》
关于写作,只记住一件事的话
请记住,马上写
共计 218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讲个笑话。
三个人来求职,其他条件都差不多,一个颜值高,一个关系广,一个套路深,你选哪个?
选那个会写文章的。
为什么?慢慢你就懂了。
写作是件难事,统合自然状态下的发散性思维,依次表达为词汇—句子—段落—文章,谈何容易。但它又不是难到不可及,而是只要训练必有所成。
把好作者变成天才作者是不可能的,但不用绝望,我们又不吃天才这碗饭;把坏作者变成好作者是完全可能的,这就要训练

训练第一步:马上写
写作训练没秘密,就是要写,而写的第一步是马上写。这说起来像是废话,然而并不是,是关键中的关键。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传说太多,使得大家想到写作就头疼:如果必须事前都想明白打好腹稿一气呵成才能开始写的话,写作就太难。
还好,也许有人真这样写文章,但我很幸运还没见到过。只是这套路太吓人,绝大多数人一想起写作就害怕。
怎么克服害怕?
马上写,多写。
我自己的体会是这样的,思路本来是发散的、断片的、随机游走的,文章则该咬合
怎样才能把发散变成咬合?别指望在自己的大脑中完成这过程,对普通人来说,更好的办法是在随时随地的写作中将断片落于纸上,再在纸上完成整合,为大脑减负。
在耶鲁世界学人的写作培训课上,讲课老师给出克服写作畏难症的独门秘诀: “告诉自己,坐下来,只写5分钟就好。”
难在开始,其实只要开始写,5分钟之后,你十有八九忘记了害怕,也许已经写得停不下来了。
各有各的办法。这是一法,还有人的办法是每天早上不查电子邮件,晨起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不写够多少字不许自己站起来。
只要有用,怎么都行。

用中文写作,从英文学习写作
中文世界里关于写作的书,太强调才能这类因素,不够实用。
英文世界里的写作书则相反,从选择词汇开始,生成句子,构建段落,处处讲透,落到实处,至于谋篇布局微言大义之类,反而讲得很少。
想想也对,写得多,段落写得好,基础有了,搭出高楼不会有多大问题,至于搭出来的是火柴盒还是大裤衩,那是每个作者自己的风格。
我看过许多英文世界里的写作教程,其共通之处是推崇简明:
  • 能一个词说清的事,不用两个词
  • 能一句话说清的事,不用两句话
  • 能用通俗的话说清楚的事,不用术语
  • ……

如果说中文写作强调加法,英文写作则是强调减法,把不需要的都去掉,剩下的就是合格文章。
推荐以下英文写作教程:

1. Style Guide of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写作法》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的写作指引,我曾经作过长篇介绍和分析,你可以在文末的推荐阅读里看到这篇文章。

2. On Writing

关于写作》

[img1]https://piccdn.luojilab.com/store-pc/image/201705/1493633118619.png@323w_181h_2e_1an.src.webp[/img]
这本书的作者是惊悚小说大家斯蒂夫·金(Stephen Edwin King),代表作品有《闪灵》、《肖申克的救赎》、《黑暗塔》等。
他20年前车祸重伤,术后用写作疗伤,其心得不仅适用于写小说。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写作开始于作者的想象,完成于读者的想象

3. The Elements of Style

风格的要素》

E·B·怀特(E. B. White)和小威廉·斯特伦克(William Strunk)撰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英文写作的“圣经”,中国人第一次读的话会受震动,原来人家的写作观是这样朴素。
这本书很短小,其中相当部分涉及英文字词本身的分析,略过这些部分的话,两个小时能读完。

4. The Sense of Style

风格的感觉》

斯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是进化心理学大家,这本书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新成果,来重塑现代人的写作。书名借用了前代经典The Elements of Style书名,可见其抱负。
我觉得它达到了预期。
如果关于写作只读一本书的话,我推荐这本。
原因见下。

经典文体:与读者对话

在《王烁·大学·问》专栏文章中,我有意地全部采用一种写法,在《风格的感觉》中,斯蒂芬平克称之为“经典文体”。
所谓经典文体,跟经典无关,指的是作者采取与读者对话的姿态;所谓对话,不是用对话体,而是对话姿态。
如何理解?
用经典文体写作,好比博物馆的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藏品,作者向读者讲解他想传达的内容。
文章制造出作者与读者的共同想象空间中,作者引导读者的视线,在观念、物体、事件之间流动。
有几个关键:
1. 作为表达,写作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而不是作者的独白(天才除外)。
作者要相信读者的想象力,所以不必事事点透,但又理解读者毕竟不是作者,凡有需要就应细细讲解。
2. 强调视觉。
所谓视觉,指读好文章时,不论内容是什么,读者跟随作者的指引一路走来,时常会有历历在目的感受。
与此相应,作者在人称选择上非常自由,时而你我相称,时而跳出去切换到上帝视角。
3. 注重音韵。
但凡好文章,必是可读的,不仅是指可阅读,而且指可朗读。
选词时,意义相近的话,尽可能选上口的那个词;造句时尽可能用短句,如有长句,首先要想如何转换为短句。
反过来说,长句不用则已,要用就用到出人意料有新鲜感为止。
如果文章里全是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我早就把它放下了;但如果多是短句,偶尔读到长句,我会知道这是作者给我发信号,我会停下来,接收。
4. 把握词汇。
语言是活的,它每天都在被创造出来,没有语言的纯洁性这回事,所以好作者总要留意新词。
但是,把眼光放得稍微长一点点来看,会发现新词的存活率极低,绝大多数会在一年内死去,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能流传下去。
好作者必须对哪些新词能够存活下去有判断,如果没有把握,则要首选旧词。以我自己为例,每年进入我的语汇集的新词不会超过十个。
奥威尔和丘吉尔都说过类似的话,用新词是冒险,如果用得极为贴切还好,否则不如用老词,因为后者在无数人数百年使用中早已千锤百炼过,最无聊是用半新不旧的词,连冒险都不是,就是赶时髦晚了一步而已。
最后的最后,回扣主题。
关于写作,如果只记住一件事,记住这一件:
马上写。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合作请联系:ljsw@luojilab.com




汪丁丁老师告诉过我一个数字——
在有大成就的人中,“阅读障碍症”患者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0倍左右。
换句话说,获得大成就的人,有很多是不读书的。
读书,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和人交谈,用倾听的方式,照样可以获得知识。
但是,如果不写作,你的认知不大可能获得稳步提高。
写作,是让知识穿过身体,再表达出来的最好途径。
也是锻造自我的最好途径。
关于写作,我信奉两条——
1. 水平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2. 多写,马上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3-29 07:2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