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5|回复: 1

2017.05.08 修昔底德陷阱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5-8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昔底德陷阱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词叫“修昔底德陷阱”,最近几年很多人都在谈,为啥呢?

这个词,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当时观察到: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迅速崛起,这种崛起的力量让原来的霸主斯巴达感到恐惧,最终爆发了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来,大家就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来描述一个现象——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比如在历史上,英国崛起,就要打原来的霸主西班牙;法国崛起,和英国就必有一战;德国、日本崛起,就必然要挑战英法美同盟;苏联崛起后,和美国搞冷战,最后总是要分个死活胜负的。

这下你知道为什么这个词现在很热了吧?中国在崛起,美国有点恐惧,它们之间会不会发生战争呢,历史上那一幕幕的惨剧会不会重演呢?

不过,从历史上看,也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在英国和美国之间,他们就是和平接班,没有爆发争霸战争。大英帝国和平地退居二线,把世界霸权交给美国,国际政治上甚至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英美禅让”。

过去,对这个现象的解释通常是认为:英美两国,同文同种,都讲英语,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政治制度很像,文化上也是一脉相承,所以才有这样的和平交接,这个解释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是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徐弃郁老师写的《帝国定型》,讲的是1890年到1900年这十年的美国历史,这里面就对“英美禅让”提出了一番新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背景,就是英国国力的相对衰落,在19世纪末,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英国经济不行了嘛。美国是1890年成了世界经济的老大,替代了原来英国的位置,英国后面德国又在急起直追,所以一种焦虑情绪在英国社会和政府内部蔓延。

与此同时,英国的战略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英国对海洋的控制开始松动了。英国是以海洋立国的,但是当时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都在拼命造军舰。英国没办法,提出了一个“两强标准”,就是指英国海军实力不应低于任何两个海军强国加起来的海军力量,也就是说至少要相当于第二名和第三名海军实力的总和。这个标准对英国国力的考验,可想而知。

还是回到我们今天问题的核心。大英帝国就算是不行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还是当时的世界霸主,它不会眼睁睁地把霸主地位交出去的。后来英国还和德国打了两场世界大战,那为什么它偏偏不和美国死磕到底,而要和平交接呢?我们说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英国必须做出选择。

要知道,19世纪英国的霸权,和后来20世纪美国的霸权,是不一样的。美国作为霸权国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强国多数是他的盟友,比如英国、西欧、日本。但是当年的英国就不是了,英国人一直讲“光荣孤立”,和谁都不亲不近,独自当老大。

这就意味着,任何崛起的国家都会挑战英国,英国没有实质上的盟友。所以,当美国和德国都在崛起,都在挑战它的时候,英国就必须做出战略方向的选择,这个时候美国就占便宜了。美国对英国的挑战是在“边缘”地区,主要集中在美洲,这个地区不是英国当时的战略重点,对英国的刺激远远不如其他国家那种近在咫尺的威胁。

第二个原因,这个原因以前很少有人谈,就是美国手里有一个“人质”,谁啊?

加拿大,当时加拿大还是英国的一个自治领,理论上还是英国领土。但是加拿大的战略地位比较脆弱,和美国有漫长的国境线,但是国力又不行。如果英国和美国闹翻了,美国打不过英国,但是随时可以征服加拿大。这笔账,英国人是算得过来的,不划算嘛。

半个多世纪后,那个著名的冷战设计师,政治学家乔治·凯南就总结说,“加拿大是保持美国和英帝国良好关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质’”。这是第二个原因。

但是最关键的是第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国力。

1890年美国工业超越英国以后,英国已经意识到了美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英国海军大臣赛尔邦就写道:“如果有可能避免的话,我将永远不会与美国争吵。我们的国民还没完全了解这一点,美国的财力是足够的。如果他们选择扩建海军的话,他们将建起一支和我们一样大的舰队,然后超过我们。”

国力强大,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英国和美国之间有一些历史教训。

英美之间有过两场战争,第一场是1775年到1783的美国独立战争,但是第二场战争,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那就是1812年到1815年的英美战争,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次美国独立战争,有法国人帮忙,美国赢了。但是第二次独立战争,是1812年到1815年,正好是英国人打败法国拿破仑的时候。所以法国不行了,美国只好独自作战。那个时候美国的国力还差得远,所以这次战争,美国吃尽了苦头。连首都华盛顿都被占领,总统住的白宫都被英国人一把火烧了,当时的总统麦迪逊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亚。

这场战争时间不长,但是英国人打着打着就意识到,赢了又能怎样?美国幅员辽阔,而且战斗意志非常强,又隔着一个大西洋,英国不可能长期维持军事占领的状态,财政也吃不消嘛。所以打到1815年的时候,双方只好又签订了和平条约。

这场战争规模不大,双方伤亡也不大,但是这场战争对后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英国由此看到,即使是一场胜利的战争也不能阻止美国的崛起,所以就逐步放弃了在北美与美国较量的想法。

重点来了,徐弃郁老师在《帝国定型》这本书里写了一句话:一场胜利但是无用的战争,往往最容易催生“绥靖”政策。



如果点击图片无法购买,请将「得到」App升级到最新版 什么意思?

就是说,英国打美国,即使能打赢每一场具体的战斗,但还是没有用。美国太大、太强、太远,最终还是不能让它屈服,与其如此,还不如服个软算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农民和蝗虫之间的战斗。你可以打死每一只蝗虫,但是面对太多太多的蝗虫,最后还是得一声长叹,败下阵来。也就是说,美国显示国力的方式,不在于当时军队的数量和GDP的总量,而在于它就是败了,你也拿它无可奈何。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又怎样,半年之后,美国就在中途岛打败了日本,这才是大国国力的正确显示方式。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英国人后来才心甘情愿地把世界霸权和平地交给美国,并且努力搞好和美国的关系,这在现在的国际政治上叫“英美特殊关系”。

回到今天,中国要想避免和美国的冲突,摆脱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其实也应该借鉴当年的这些经验,也就是——

第一,不要成为美国的唯一敌人。要想方设法让美国看到,在各种威胁中,中国不是最迫在眉睫的威胁,美国应该选择其他战略针对方向。

第二,所有能握在手里的牌,都要握紧。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要打仗,甚至不是要能打胜仗,而是要展现出一种可能:就算你打赢了我,你也不能阻止我的崛起。

这就是100多年前,美国崛起给我们今天中国带来的经验。

今天我们提到的徐弃郁老师的书《帝国定型》的电子版,我们也为你找来了。你在本期附属的文稿里,可以看到这本书的购买链接;或者你在「得到」App里搜索“帝国定型”四个字,也能找到它。

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螺丝

发表于 2017-5-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核时代中的核武器在现今的国家关系中大国关系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4 11:2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