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19|回复: 0

科学家不应该创业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6-6-1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一个演讲,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他在演讲里提到了几个非常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下面跟大家具体说说。

施一公提到的第一个观点是,咱们国家的科技实力不足,创新能力跟不上。你可能会说,咱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高铁遍布祖国大地,已经走出国门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这些啊,都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跟科技实力强不强没有直接的关联。咱们国家GDP全球第二,有14亿人口,人多块大底气足,但是整体大不代表个个强。

举个例子,1900年我们签订《辛丑条约》赔款九亿八千万两白银的时候,咱们的GDP可是世界第一呢,还不是被打得屁滚尿流?就在最近,还有位瑞典知名教授这样评价咱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如果瑞典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你看,我们很多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强大经济条件基础上的,但这并不能掩盖科技创新力差的事实。

施一公提到的第二个观点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定位不准。大学可是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科技实力的主战场。但咱们国家的大学教学体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大学,哪怕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本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结果呢,学生刚入学就想找工作,大家都是拼命往挣钱多的地儿奔,都跑去学金融啊经济管理之类的,这肯定是不正常的。施一公教授就表示,研究型大学不能老把就业挂在嘴边。其实啊,就业也是个经济问题,经济好了,每个人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经济不好,就业肯定就不好,这跟大学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再比如,大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强调学以致用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即刻就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不上,因为你无法预测将来,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技术革新,你都是无法预测的,预测出来就不叫创新了。

那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施一公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政府给大学松绑,让大学多样化,不要一刀切,不要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领导。
施一公提到的第三个观点是我们的文化枷锁太重。施教授认为,我们的文化不鼓励创新,而是枪打出头鸟,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的教育也是要学生听老师的话、尊敬师长最重要,而不是有什么新想法。可是呢,创新就是做少数,有争议。科学跟民主是两个概念,科学从来不讲少数服从多数,在科学上的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我们的文化在这方面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施一公提到的第四个观点是,不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咱们现在都在讲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就连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都离开实验室,走进创业的大潮中了。不过,施一公就提出了相反意见,他认为,根本就不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如果连科学家都创业去了,那这可就是压倒我们社会经济进步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施教授在前面分别提到了三个话题,分别是我们科技实力不足,大学定位不准,文化枷锁重。也正是因为这三点原因,导致我们基础研究能力太差,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也就差其他国家一大截。那面对这种情况,更好的做法是鼓励科技人员把成果和专利转让给企业,他们可以作为科学顾问,而不是自己出来创业做公司。毕竟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一边做科研,一边管理企业,一边还要管金融,而且还样样都做好。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施一公教授在演讲中说了四个观点,分别是我们科技实力不足,大学定位不准,文化枷锁重,以及不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针对最后不鼓励科学家创业这点,咱多说一句哈,其实啊,现在我们各个领域都处在变革的大潮之下,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事,剩下的自然会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6 18:2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