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4|回复: 1

[语音]2016.06.23 判断《破除对硅谷创新的盲目崇拜》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2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判断
话说什么叫真的懂一个行当,最近我看到八个说:不说是非,只说趋势。哎,我觉得有道理。所谓说是非,就是老是做对错判断嘛,啥是对的?啥是错的?哪家好?那家坏?哎,这不叫真懂哎,为啥?因为他看到了现象,但是没有能力理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嘛,所以只好做情绪性的、表面的、是非判断。但是真懂的人就不一样啦,在他看来很多事儿看着不合理,但是背后都有不得已的原因,很多事儿看着繁花似锦,但是事实上也许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真行家看自己的行当,他看到的是各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时间上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王玉泉就在跟我讲硅谷的创新模式要出问题,你看这就是一个行家的趋势判断。
那今天你往下拖,给你看王玉泉的这个判断,还有薛兆丰老师说的60秒。判断
薛兆丰微信语音
我是薛兆丰,过去十多天我在王玉泉的带领下考察了二十多家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和大学实验室。其中有很多项是将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技术,这些儿企业有一部分是王玉泉投资的,他最早发现了这些儿机会,然后他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进步式创新的理论,并把这些儿高科技引入到中国的产业界,非常令人敬佩。王玉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了解科技前沿,我非常喜欢和他聊天,每次都能够得到许多新的信息,这些儿信息只有深入的扎进美国科技创新的现场,才有可能打探到。现在很多人讲创业创新,做的却都是一些儿无用而上的事情,如果你感觉到焦虑、迷茫,我建议你跟王玉泉看一些儿最前线的趋势,推荐订阅“前哨王玉泉”。

今日微信推送
何川:找好战略定位,是做好新媒体的第一步
职场新人,你如何脱颖而出?
创业者必听:如何突破企业成长的关口?
商业之美,美在何处?

破除对硅谷创新的盲目崇拜
王煜全

PayPal 创始人彼得·蒂尔在硅谷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但是我们却得到了 140 个字符。”
什么意思呢?彼得·蒂尔用这句话来讽刺硅谷的VC(风险投资)特别不愿意投资硬件公司。
硬件没有快速迭代的概念,做出来一批,错了就只能扔了, 风险成本太高。但是软件不一样,只要几个人在那里编程就可以了。
所以硅谷的风投更愿意投资软件。但是大家都清楚,真正改变世界的只能是硬件,硬件才是世界经济的真正支撑。
所以这句话让我们学会用全景式角度看待硅谷文化,一方面我们肯定硅谷的创新文化是有价值的,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有我们一直忽视的弱点。

1        
当下的创新是高度协作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要破除对硅谷创新的盲目崇拜。
我们现在对如何创新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很多人都觉得异想天开,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好点子就叫创新。
其实当下的创新更像是在一个紧密结合的社会网络中,不同专长的人在一起的协作。
基于这种理解,我认为创新就是高效协作,高效协作的前提就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够高度地协同,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到处正在发生的创新应该是一群有能力的人高度的协同。中国企业应当要参与其中。中国可能支持不到 Facebook 的创新,软件类的不需要我们,但我们可以支持到所有的硬件创新。
就像彼得·蒂尔说的,人们需要的是会飞的汽车,却得到了 140 个字符。但是中国人可以帮忙做出会飞的汽车,我们的背后有中国制造业的支撑。
可能很快你就会看到飞行汽车在中国生产出来,卖到全世界去,中国可能还卖不了,但是可以卖到美国去。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领域高度协作的过程中,中国是有一席之地的。

2         
用中国优势对接美国科技
中国的制造业是全世界最好的,尤其加三个定语之后,大规模的,复杂产品的,开放制造能力的,这三个方面具备的,只有中国,日本和德国都做不到。而这三项,美国的 3 万家企业都需要。
这 3 万家做的科研都是复杂产品,那么先进、那么复杂,又已经投了上千万的投入了,他做产品一定希望要全球量产,这样把成本摊到极薄。这个市场占住了他就赢了,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找到中国。所以在硬件上,中美极其吻合。
但是双方的软件差异非常大。我们去年找了一帮企业到中国来,基本上中国的企业都说,我有市场,我有销售队伍,我还可以谈各种便利条件。老美就问一句话,我是小公司,知识产权怎么保护?大家没有共同语言。
所以,如果你拥有一个工厂,你要学会跟别人谈判,因为这个工厂就已经是你的筹码了,只要你会谈,你就有很大的机会,没必要自己成为谷歌。
如果你没有一家工厂,你可以找到一个能够被你说服的工厂,也可以一样作为你的条件去跟老外对接,因为那里有 3 万家企业等着我们,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这是美国的一个新趋势。大量硅谷的企业是这样的企业,电子、医疗器械、机器人都需要硬件,很多都是这种类型的。但是不止是在硅谷,全美都有这样的企业。

3         
积木式创新,中美协同升级
旧的经济形态以跨国企业为象征,新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积木式创新”。以企业家为核心,外部协作资源像积木一样即插即用,缺什么就找外面的人来合作什么。
从科技实力,到产品转化,到量产再到全球化,在这几个环节里你会发现,美国是“三缺一”的局面:先进的科技产品在高校里,产品转化有企业家与科学家积极的合作,但是,它们最缺的就是大规模制造能力,缺的正是中国。
我们希望大家能意识到,中国过去30年的繁荣是和世界最先进生产力结合的结果,未来30年依然需要贯彻这个思路。和创新者配套,协同升级。
不过在战术上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从国际角度来讲,最先进生产力已经不是跨国企业而是小公司,这时我们要积极拥抱高科技小企业,和它们一起成长。在谷歌还未成长为今天的谷歌时,在 Facebook 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在苹果还没有推出 iPhone 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它们的合作伙伴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科技能力和经济实力一定也是非常强大的。

4  
      
中国只有10年的窗口期
在这样的积木式机遇里面,我们必须要小心一点,因为积木式创新是长板和长板的合作,中国之所以有这个机遇,是因为我们有开放的大规模的复杂制造产业的能力。
当双方的合作没有那么顺利的时候,对方可能会做一块新的板来替代你。
我有很多在美国做硬件的朋友说,和中国的硬件制造商合作是一部血泪史。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收到一个外国公司的订单,问这样的产品能不能加工。如果是美国人一定客观评估能不能做,多长时间能做出来。
中国人一般怎么说?能做,先交定金。然后能不能做再说,反正定金已经拿到手了。
所以美国人说,我们和中国企业合作,都不是遇到真正的骗子被骗了,就是非常正规的合作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那美国公司肯定要想办法替代你。
怎么替代?高科技就可以改变,3D打印、工业机器人,都很有可能弥补美国制造业的短板。所以不要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高枕无忧。
我认为我们制造业的优势还有 10 年的窗口期,10年之内,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和美国的先进科技不能实现充分对接,我们可能就失去了进入全球创新产业的大机会。这个机会本身也是个开放系统,是一次强强联手的合作,趁着我们还有一块长板,还能强强联手一起占领全球市场。

本文根据 王煜全 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整理而成。


对待其他人、企业、国家,我们的基本姿势有几种?
中国人熟悉的是两种——
1. 竞争。
2. 学习。
这两种本质上都一样。
都是在和对方一致的方向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其实还有第三种,也是全球化时代最有效的一种——
3. 协同进化。
用我经常说的话,就是——
“做更好的自己。在善意协作中,把协作者的某项能力进化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膨胀螺丝

发表于 2016-6-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3-29 01:20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