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9|回复: 0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6-6-2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近几年啊,每当考公务员的指标一公布,就会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被大家心心念念的公务员职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概五百年前,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了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让它负责在世界各国开拓市场,为帝国的殖民打前站。所以,比起一般公司,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国家,主管着英国在印度乃至整个东方的殖民事务,甚至有对外宣战的权力。在这家公司任过职的人很多后来都去搞政治了,比如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就当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董事。

当时,皇室规定,印度总督的人选啊,是由英国皇室指定的四人委员会负责决定。而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呢,内部勾心斗角非常厉害,再加上腐败横行,这就让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几乎陷于瘫痪。于是就有人提议,要不干脆用考试来决定公司内部文职官员的任命吧。接着英国议会就派出三个人,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草拟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到了任用文官的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其次,文官的提升要跟功绩挂钩,还要统一管理,对不同工作,要有不同的学历要求。后来,英国政府又进一步对文官制度进行了规范,规定永久性的事务官,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录用。还把文官统一划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必须是大学毕业;而所有通过考试的人,都要按成绩排序,一旦职位出现空缺,就依次录用。这么一来,就确立了英国的文官制度。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官制度,没有诞生在英国本土,却出现在落后的属地印度呢? 其实啊,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英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改革的每一步,可能都会面临强大的阻碍或者是反弹。而远离本土的东印度公司,相对就比较简单,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充当了改革的试验田。

说起来啊,在这次改革之前,英国历史上的“公务员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君主专制时期。当时国王常常把政府官职,作为拉拢领主和贵族支持的筹码,通过授予他们官位,让他们对自己保持忠诚。第二个阶段,出现在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1688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资产阶级的参政权,把原来国王的一言堂,变成了对手戏,公务员职位也就成了两大势力竞争的角斗场。英国公务员历史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当时啊,政党政治逐渐兴起,某一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一旦获胜,就会掌握公务员的人事任免权,公务员职位也就很自然地继续被权力操控着。而政党之间的争斗,也常常导致公务员队伍的大换血。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让所有参与竞争的政党都头大。这么一来,才有了1853年发生在东印度公司的那场公务员制度改革。

而在近代公务员制度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考试。很明显,它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也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出现在隋代。在它出现之前,选拔官员一般是依照血统、军功、社会评价之类的因素。而科举是以考试为核心,这一创举,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对官位的垄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可以说啊,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文明的发展。

而在当时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人看来,中国的科举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范本”啊。当时,有个葡萄牙修道士写了一本《中华大帝国史》,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谈科举制,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到了明、清两朝,就有不少欧洲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的朝廷里任职,顺便也把科举制的美名带回了西方。

所以说啊,东印度公司文官制度的出现,说到底就是个时间问题。英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后,德国、日本这些国家,也纷纷开始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啊,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样子,跟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有着很大关系的。所以你看,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公务员制度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19 18:2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