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40|回复: 4

[语音]2016.06.28 需求《哪些知识会让你变蠢?》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6-6-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需求
话说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儿叫认知闭合需求,他是指人类受不了一个问题没答案。比如说古代人不知道为啥下雨。那这个问题就没闭合让人很难受吧!所以就用什么雷公电母胡说一通满族人知道闭合需求。那现在互联网让我们突然面对大量的陌生问题是我们这代人的认知闭合需求也非常大。比如说这两天很多人问我。你知不知是英国人脱离欧盟啊?我的但是我没看法,英国人自己都吵的一塌糊涂我哪敢有什么看法。但是我很关心我的所有观点背后的逻辑都感兴趣追你咯!我主动不闭合这个认知,这也是让我在心理上负担很重哦,但是我认知世界有多了一点线索。放纵自己的认知闭合需求是这个时代特别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一个人变蠢的最好方法呀!那今天能回复需求两个字给你看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有趣文章是求。
今天您往下拖

今日微信推送
哪些知识会让你变蠢?
雾满拦江

1
我有位朋友,劝他那正上大学的熊儿子:孩子,你在大学,一定要多读几本书。你看那个谁,那谁,俞敏洪,他读北大时,五年读了 800 本书,有时候没钱买书,他就那啥……
儿子慢慢转过头,用看一只千年老怪物的眼神,看着父亲,说了句: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网上什么都能查到,谁还读纸质书?
你……父亲气结:你你你……网上的东西再多,你不会用也白搭。
儿子冷静地道:是你不会用耶,不是我。
你你你……父亲快要疯掉了:你咋不上天呢?
儿子:够潮啊爸,没给我丢脸,连这句话你都知道。
你你你……父亲悲愤的走到墙角,以头抵墙生闷气,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儿子。

2
战败了父亲,儿子那悲悯的目光,转向颤悠悠想要逃走的奶奶:奶奶,你在家没事,我教你上网玩吧。
老奶奶:网上有什么好玩的?
儿子:网上你什么都能搜到,只有你问不出来的问题,没有你搜不到的答案。
老奶奶:瞎扯。
儿子:奶奶,我说的是真的,不信你问我爸……还是别问了。
老奶奶:真的就好,你替我问问,昨天,你爷爷把裤衩脱哪儿了?我这找了好半天了……
不是奶奶……儿子乱了阵脚:奶奶,这问题……太重口味了,换一个,你换一个问题。
那就换一个吧。老奶奶从谏如流:你小时候喜欢叼奶嘴,怕人抢,你把奶嘴藏了起来。藏完你自己就忘了地方,再也找不到了。你上网问问,你小时候把奶嘴藏哪儿了?
奶奶你别……儿子无力招架:这也不行,你再换个问题,再换一个。
再换一个也行。老奶奶道:那你问问,你妈她啥时候回家吃饭?你看这菜都凉了。
这个……儿子几乎要崩溃了:奶奶,你再换个问题,换个有意义的……
老奶奶:咋的呀?吃饭没意义呀?没意义你别吃呀。
唉……算你们狠,儿子彻底被打败了。

3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说什么来着?
总之是要说个灰常重要、灰常灰常重要的事情。
有多重要呢?
巴菲特,就是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赚钱赚到疯。
他有个低调的合伙人,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的故事叫:普朗克的司机。
这个故事进入我国后,在流传中被篡改成了爱因斯坦的司机。因为许多中国人不知道啥叫普朗克,但都知道爱因斯坦。
普朗克的成就,并不亚于爱因斯坦,他是 19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得奖之后,他每天奔波于各个学府及社交场合,演讲他的理论。
讲了段时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听得熟烂。就对他说:教授呀,你每次都讲一样的内容,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动的。我都听熟了,这样吧,下次到慕尼黑,就让我替你讲吧,你也歇一歇。
普朗克说:好啊,你想讲,那就你来好了。
到了慕尼黑,普朗克坐在车里,司机登台,对一群物理学家,洋洋洒洒的大讲一番。讲得跟普朗克一样,非常完整的内容。
讲完了,一个教授举手:先生,我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问了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听完问题,司机笑了: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样吧,我让我的司机回答一下……
讲了这个故事后,查理•芒格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另一种是表演。
许多人,并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而是像普朗克的司机一样,只是学会了表演。
但是这种表演,对当事人,并没有任何帮助。
糟糕的是,许多人入戏太深,忘记了自己只是个司机,而不是普朗克。

4
查理•芒格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并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他们只是掌握了一种表演的内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如普朗克的司机一样,登上讲台鹦鹉学舌,却期望获得普朗克的荣誉。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引发了他们的怨气冲天。
做为搭档,巴菲特也超喜欢查理•芒格的故事,他认为,一个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能力:
第一,能够清晰认知自己掌握了多少真正的知识。
第二,能够辨识那些貌似知识者的表演家。
第二个能力,相对来说简单些。大致说来,影视剧中的演员,电视评论员,甚至有些照本宣科的教授,这些人多是表演者,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多半是种过人的表演能力,知识的含量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高。
难的是第一个能力。
有关第一种能力,巴菲特说: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边。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查理•芒格神补刀,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以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5
理论上来说,这世上的所有知识,都有其内在的价值。
但有些知识,好像不是那么靠谱。正如最近大家弄清楚的:原来金鱼的记忆不止是 7 秒,甚至能长达几个月。但你知道了这个,好像还是派不上用场,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了这事,给你颁发奖金的。
网络时代,知识点可以随意抓取,只要在网络上一搜,各种资讯各种知识海量,屏幕一关,你的大脑好像依然如旧——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却让一些人变得更蠢。
显然,碎片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并没什么意义。
有意义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甚至未掌握知识、用以改善自我智能及生活的能力。
这个问题,早在还没互联网时,就已经被人注意到了。

6
大哲学家罗素,他有个好盆友,叫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
他们两人联手,写了部《数学基本原理》。
此后两人兵分两路,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开始研究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来个奇葩的概念:
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是抄了惰性气体的表述。指的当然就是那些碎片的、零散的、孤立的、听起来高大上但没什么实际用途,无法在现实中应用的、缺少活力的知识。
知识的活力不足,就是个惰性知识。
照这个标准来看,网络之上,九成九都是惰性知识,是死知识。除非有谁赋予这些惰性知识以活性,这时候知识才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金鱼的记忆时间到底多长,这就属于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惰性知识。
普朗克的司机,能够一字不差的背诵他的讲演稿,这也属于典型的惰性知识。
——不是说死知识就没用,至少趣味性还是有的。但如果你具备了让死知识成为活知识的能力,岂不是更好?

7
我们许多人,掌握的所谓知识,其实不过是个知趣点,构不成知识。
知识知识,有知有识。
知识必须能够用以指导人的实践,才有价值与意义。
知识必须能够在你大脑中自如运行,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
这个体系至少应该包括:观察、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与反馈这么 7 个步骤。
普朗克就是在专业领域里,运用这 7 步,完成他的思想发现。所以他才获得诺贝尔奖。而他的司机,只有一个孤立的点,联系不成完整的步骤,所以只是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拓展开来,就成为活知识,成为你的智慧和能力。
拓展不开,就毫无意义了。
那要如何把惰性知识拓展开来呢?

8
第一步,你要知道,知识和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知识的世界,不过是个积木天地,有些知识是积木块,有些积木是积木场。其它的知识,都是由积木块,在这个场地里搭起来的。
最核心的知识,只有三个:
第一块积木是数学。数学这东西的特点,就是精确。精确的意思,就是永恒不变。在美国,一加一等于二。到了北韩,一加一也得等于二。这个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但也是最难的。
第二块积木是逻辑。逻辑这东西,是非常抽象的,但也是准确的。知识体系靠了逻辑推导而形成。人生也是依据逻辑而生存。如果有谁活得不太逻辑,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是场跌宕起伏的大戏,娱乐了别人,苦憋了自己。
第三个是哲学。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开始,它不是积木块,而是你堆垒积木的场地。
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就可以拿数学和逻辑这两块积木,堆砌自己的观点了——如果你的认知理论正确,铁定要应用到数学和逻辑。而错误的认知,百分百回避数学和逻辑,只在自己的语言体系里反复循环。
第二步,你要知道,除了数学、逻辑和哲学这三门学科之外,其余的所有学科,都只是个假说,并不能确定其正确性。所谓的科学,就是不断证伪,让其错误的含量略低一点点。
人的一切理论,其实都是虚构的。在这种理论被证明完全错误之前,只能对付着用。
第三步:你要学会运用数学或逻辑的工具,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这个,你就可以碾压周边了。
这个体系的建立,其实是很容易的。
就是改一改你网络搜索的习惯,从单纯的搜寻知识点,改为体系性搜索。
你要搜索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个思维的完整七步。观察、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与反馈。
就比如说,鱼的记忆不止 7 秒,这个知识点毫无价值。但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到科学家的证明工作,从最初的观察开始,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再到最后的结果被你获知,这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
你对这个过程熟悉了,大脑就会潜移默化,形成有体系的认知能力。此后看问题,不再是那么武断,那么情绪化,而是有板有眼的走过一个完整流程。这时候你的错误在减少,智慧在增加。哪怕是在一个陌生领域,也不会失去清醒的判断力。
重复一遍,你要学会在网络上搜索一个思想流程,而不是无意义的点。当这个过程开始,你的大脑就渐然变得充满智慧。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给个法子,让大家哗的一下,就建立起自已的知识体系呢?
老实说,目前这个改变搜索习惯,是最简捷的了,比这更省事的法子是奔高等数学冲过去——但对多数人来说,最省心的法子其实最难。莫不如从自我习惯开始,熟能生巧,适用面更广泛。

9
在这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巴菲特和他的小伙伴查理•芒格,是在说,只有把你大脑里的那些散乱的知识点,勾连起来构成完整的体系,这才构成知识本身。这个体系能够帮助你,改善你的生存环境。
而不成体系的一切,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这些无意义的东西,会让你的人生,非常糟糕。

10
网络只是个工具。
而知识,甚至不能构成工具本身,只有系统化的思想,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工具。
吴晓波认为,工具会淘汰人——这话不假,但它淘汰的,一定是那些脑子顽固而保守,没有形成自我思想体系的人,只有这类人才会排斥进步。并不是你年轻,就一定不在这个行列之中,年纪和进步没有丝毫关系。
互联网必将淘汰那些低端运用者,淘汰那些只会搜索知识点的人。除非你学会运用网络构建体系,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
没有掌握思想体系的人,任何变化都会淘汰他。而掌握了体系的,就是淘汰体本身。
所以,千万不要再说网络上什么都有这种话了。网络上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大脑里有没有。

本文由作者 崔金生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
最近有人问我,你支持英国离开欧盟吗?
我说,关我屁事?
他说,你不是说你很关心这事吗?
我说,对。
我关心每一派观点的理由。
我关心脱欧派胜出的原因。
我关心留欧派为啥自信过度。
我关心英国政治的博弈。
我关心欧盟和英国关系的演化。
我关心精英政治的变形。
我关心英国保守主义的传统。
我关心福利社会的好处和危害。
我关心移民问题对欧洲的影响。
我关心一切增进我对这个世界系统了解的逻辑链条。
我唯独不关心——英国应该离开欧盟吗?
我没有关心的立场。
我也没有关心的能力。
我不要苍白廉价的结论。
我要对自己负责。
我不要讨人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戳此,进入罗辑思维「分答」专区,每天一问,分走他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6-6-29 11:37
语音的文字版呢,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6-6-30 17:46
话说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儿叫认知闭合需求,他是指人类受不了一个问题没答案。比如说古代人不知道为啥下雨。那这个问题就没闭合让人很难受吧!所以就用什么雷公电母胡说一通满族人知道闭合需求。那现在互联网让我们突然面对大量的陌生问题是我们这代人的认知闭合需求也非常大。比如说这两天很多人问我。你知不知是英国人脱离欧盟啊?我的但是我没看法,英国人自己都吵的一塌糊涂我哪敢有什么看法。但是我很关心我的所有观点背后的逻辑都感兴趣追你咯!我主动不闭合这个认知,这也是让我在心理上负担很重哦,但是我认知世界有多了一点线索。放纵自己的认知闭合需求是这个时代特别容易犯的毛病也是一个人变蠢的最好方法呀!那今天能回复需求两个字给你看一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有趣文章是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 61.154.14.x 发表于 2016-6-30 17:46
话说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儿叫认知闭合需求,他是指人类受不了一个问题没答案。比如说古代人不知道为啥下雨。那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膨胀螺丝

发表于 2016-7-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3-29 14:0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