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2|回复: 0

千万别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6-6-3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把兴趣当成事业来做,肯定会很幸福。比如,喜欢摄影,就天天到处去拍照;喜欢美食,就去做个美食节目主持人,想想都很过瘾。

首先,把兴趣当成事业,会让你失去乐趣。比如,很多人都想尝尽天下美酒,那就当个品酒师吧。看起来挺不错的,但你看茅台的品酒师,为了保证舌头灵敏,辛辣荤腥全都不能吃,这种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受的。再比如,吃美食也让人很愉快,但美食节目主持人每天都要不停地吃那么多东西,而且边吃还要边露出愉快的表情,吃东西这件事也就没那么幸福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张天一说,这是因为你以为的“兴趣”,其实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兴趣。而只有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兴趣”,才是真正的 “兴趣”。就好像初恋爱得死去活来,但真正结婚的很少。等你谈恋爱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所以,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前,你要有充分的自我认知,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你要做那些能帮你提升自我认知的事儿,只要踏实地做,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就像骑自行车和开车都能帮我们到达终点,什么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到达终点就行。情况不一样的时候,哪种交通工具更快还不好说呢。张天一就曾经很苦恼,因为他选的是发展速度没那么快的传统行业。等他看了一些大公司的财报之后,发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利润率是相近的。比如,星巴克是传统行业,它在美国运营的利润是 22.3%。英特尔是互联网行业,它的利润率是 20.58%。张天一看了更多的财报发现,不管什么行业,到了一定阶段,那些优秀企业的市值、营收、利润率都会趋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事情当做认知工具,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最后大家的终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做那些能够不断加强自我认知的事情。

想知道一件事能不能加强你的认知,最简单的逻辑,就是看你做的事有没有加强他人对你的认知。因为能够形成他人认知的事情,不管我们自己主观上觉得好还是不好,有价值还是没价值,但客观上一定有价值。比如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大家都说他昏庸,但刘禅 23 岁就即位了,内有诸葛亮主事,外有强敌,后来刘禅又身居客地,却能在位41年,成为三国所有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而且国家灭亡了以后还能善终。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还能形成“昏庸”的强认知,这背后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此外,建立自我认知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很多人参加工作以后,付出一两年的辛苦,还见不到产出的话,就会怀疑自己的方向。但其实自我认知是需要花时间来积累的。当然,认知建立的时间不宜太长,如果等到七老八十才终于明白自己该干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同时这个时间也不能太短、太着急,否则你做了一件事,发现自己不喜欢,再去做另一个以为自己喜欢的事,很快又发现自己还不喜欢,这样你就陷入一个死循环里出不来了。想把握好节奏,就要进行不断地复盘和反省。比如,张天一遇到事情时,总是喜欢把它们总结成文字,写下来给别人看,这就是一个好方法。这不,最近他把伏牛堂过去两年关于商业逻辑、品牌、社群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伏牛传》,已经在咱们“得到”上架了。想建立对伏牛堂的全新认知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

以上就是张天一对自我认知的认识和看法,总结起来就是:做什么事儿都是修行,不管什么事儿只要认真做,结果都一样。而且,让别人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0 00:47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