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09|回复: 1

[语音]2015.06.26 文学《生活在高处》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5-6-2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今天又是我们的图书上新日。记得二十多年前啊我去上大学,向我的高中班主任辞行。那天他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就是钱穆的《国史大纲》。记得他当时对这本书说了四个字,叫“大处着眼”。这二十多年来我搜集了钱穆几乎所有的书,才算明白什么叫“大处着眼”的含义。钱穆这位大师看问题的视角从来不是特写,甚至不是远景,简直就是航拍啊。在任何领域都能给你建立一个大格局的洞察,看他的书既是入门又是登顶。那今年呢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他的一部从来没有出版过的著作,《中国文学史》竟然被发现,而且授权罗辑思维在全市场独家首发。这是缘分呐也是我们的荣幸啊。读完之后我跟同事讲,如果你家里只需要有两本和中国文学有关的书,那第一本是《唐诗三百首》,第二本就是这本《中国文学史》。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这本书。
Today is our new book day. I remember when I went to university 20 more years ago and said goodbye to my high school teacher. He recommended me a book that day, Qian Mu's The Outline of Chinese History . I remember that he said four words to this book, "far sight big think". Over this years I have collected almost all of Qian Mu's books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e meaning of "far sight big think". Qian Mu this master's point of view has never been close, not even the vision, it is aerial. He Can set up a big pattern of insight for you in any field, his book is entry and top. This year because of a very accidental opportunity, a book he had never publish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was unexpectedly found, and authorize Luo Ji Si Wei exclusive debut in the whole market. this is fate and our honor. After reading, I told my colleagues, if you only need two books and the Chinese literature, the first book is the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 the second is thi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you drag down, show you this book.
翻译:骅仔 译文版权所有,转载、火车头的请保留本页链接http://www.ljsw.cc/thread-3848-1-1.html
今日微信推送: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国学宗师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

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在钱穆先生80余部、1700余万字的作品中,没有这样一部《中国文学史》啊?

一位已经故去25年的老者,怎么还会有新书出现呢?

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钱穆是谁?

让我们回到1933年,22岁的杨绛启程从苏州到北京读书。

与他同行的是38岁的燕京大学教员钱穆。

车过蚌埠,窗外的江南风景没有了,代之以一片荒凉。

“这段路最乏味了。”杨绛耐不住地抱怨。

钱穆回应道:“此古战场也。”一番话立刻给杨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杨绛后来回忆说,“先生对我讲,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朽骨已枯、磷火都晒干了,我还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做“通人”。

他们因为读书和阅历,打穿了人生与知识的边界。他们能给扁平的世界赋予丰富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让平淡的物象变得异彩纷呈。

钱穆就是这样一位“通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够打通历史、政治、地理、文学、教育不同领域的大师。

他一贯以大远景,甚至航拍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审视我们与西方文明的差异。

他的《国史大纲》,以独特的纲领性视角纵览中国古代文明史;

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简明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史;

他的《晚学盲言》,是他在93岁高龄失明之后,以口述的方式总结了一生对中西方文明的思考。

一本尘封60年的奇书

但是,钱穆先生身上一直有一个谜题。

他生前曾经多次讲过,他最爱的并非历史,而是中国文学。但他的80多部著作却几乎从来没有涉及过文学。这一直是喜爱钱穆的人心中的巨大遗憾。

直到,这部《中国文学史》横空出世。

1949年,中国巨变。

钱穆流落到香港。他希望能够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

1950年,他创办的新亚书院在香港开课。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钱穆亲登讲台,为从难民营走出的学生们授课。

1955年9月,他第一次开讲中国文学史,但只讲授了两个学年。

就在钱穆先生的讲台下,坐着一个叫叶龙的学生,他尽全力做着笔记。

叶龙是江浙人,能毫无障碍地听懂钱先生口音浓重的无锡国语,同时他又有速记功底,笔锋足够跟上钱先生讲课的节奏。

于是,在此后的1年中,一部《中国文学史》讲义的速记稿逐渐成型。

根据钱穆先生多位学生的回忆,钱穆讲课时别具风采。

“他讲课每讲到得意处,像和人争论问题一样,高声辩论,面红耳赤,在讲台上龙行虎步,走来走去。”“常能把听讲者带入所讲述的历史环境中,如见其人,如闻其语。”

而叶龙这部速记稿,由于脱胎于课堂口语,所以保留了大量钱先生原汁原味的表达,甚至是先生现场的神来之笔。

但这部书稿就在叶龙先生的箱底静静躺了60年。

60年中,叶龙由青年变成了八旬老者,也早已从香港能仁学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休。

直到今天,经过叶龙先生逐字逐句誊录、校订、注释,这部《中国文学史》终于在钱穆先生辞世25年后成书面世。

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全面扫描终于得以保存下来。

怎能不说一个奇字?

文学,中华民族的故乡

钱穆一生钟爱中国文学。

而他最酷爱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句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并评价它“诵中国诗此十字,亦如读西方一部哲学书”。

10个字怎么会有这样的神奇呢?

钱穆的解释是这样的:“枯坐荒山草庐中,雨中果落,灯下虫鸣,声声入耳,乃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生物学。着语不多,而会心自在深微处。”

今天的中国正在向现代化一路狂奔。很多传统伦理、道德、政治思想都已经成了向前奔跑的桎梏。我曾郑重推荐的一位当代思想家熊逸,就在反复论证这个命题。

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学,我们的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不但不会被时代淘汰,而且会成为未来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当我们不再能从“忠孝仁义礼智信”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时,就只有在“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属了。

所以,我真心的建议大家读一读钱穆先生的这部《中国文学史》。它并不能告诉你具体每一首诗词的美,但他能给你一种叫格局的东西。

什么是格局?就是在你的大脑中搭建起一个框架,能够把每一个具体的知识安放在它恰当的位置。

这样俯视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境界,你熟读一千首诗词也是无法获得的。

钱穆先生已经故去25年。太多后学曾在他的肩膀上登高一望,满载而归。

今天我们可以从这本《中国文学史》再次起步,在先生的指引下,给心灵开一条回家的路。

罗辑思维,全市场独家首发。

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膨胀螺丝

发表于 2015-6-27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5-21 04:35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