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92|回复: 1

[语音]2015.10.07 节奏《看周亚夫定七国之乱的准备》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发表于 2015-10-7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胖微信语音
节奏
对于人来讲最难受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动地跟随别人的节奏。比如说坐在你旁边的人如果开始抖腿,他倒是享受那个节奏了啊,你可就难受死咯。再比如说自驾游的时候,跟在别人后面开车跑长途是最累哒。有经验的人搞自驾游,一般都会约定一个地点大家会和,路上谁也别跟着谁。诶,我们确实总是急于摆脱他人强加给我们的节奏感,这个心理机制啊也经常被用于说服他人。比如说有一位做营销的朋友就告诉我,他在向别人要求帮助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话,说“没关系啊,您完全可以拒绝我”。而效果恰恰相反,很多人反而会因为这句话,不再拒绝他。为啥呢?就是因为拒绝是一个你已经提到的选项嘛,他在心理上要摆脱你的控制嘛,不跟你的节奏嘛,所以反而只剩下了一个偏偏不拒绝的选项。
那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一个故事,告诉你保持自己的节奏有多难。节奏。
看周亚夫定七国之乱的准备
奇妙的奇

要说战略上的高明,尤其值得看看汉代名将周亚夫的故事。

周亚夫,汉朝开国功臣周勃次子。为人熟知的是中学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汉文帝前往细柳劳军,被告知必须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才得以入得军营,还不可纵马奔驰。当周亚夫面见汉文帝时也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让汉文帝啧啧称赞,对太子说:“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吴王刘濞亲自领兵二十万来犯,北渡淮河,会合楚军。先向梁国进击,又派奇兵到崤、函之间埋伏起来,伺机行动。

周亚夫奉命率领大军东进,反击吴楚叛军。他先拟了个先予后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向景帝请示,得到景帝的同意。

于是周亚夫带兵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消灭了叛军的伏兵。

此时梁国正在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依然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七国之乱得以平定。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避实击虚,不为权威所动,以逸待劳……从故事里或许可以看到周亚夫用兵的计策,但更有很多背后的精华并不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斗中,而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里:建立一套拥有效率、不为权势所动、有着高效协调能力组织才是最后决定性的关键。

讲这个历史故事有着特别的寓意,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最重要的恐怕是团队的氛围和组织文化。这一点往往不在其中的人看不懂或看不到,就像随文帝一同劳军的官员都觉得周亚夫傲慢无礼一样。

而在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各方势力大都气势汹汹高歌猛进,与之针锋相对地比拼,咱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怎么办?

想那叛乱的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之侄,可谓身世显赫;20岁时破过名将英布,可谓勇武彪悍;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可谓资源丰厚。面对诸如这样的对手如何应付?

周亚夫的方略才是上策:避而不出、积粮囤资、截其粮道。最终要建立的是一份灵活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跟随疲于奔命,关注于梁王的当下之急而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性。更何况,周亚夫所领之命是一一军定七国之乱,并不是援救梁王护佑景帝,也亏得其带兵有方才能如此沉得住气。

有时候,只是看上去不动,最善战的斗鸡其实“呆若木鸡”。所以,对于各位已经急于下诏的“皇帝”们,我们可以说:此时的我们正在以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请相信这支部队,天下是不会丢的。

这是创业团队必须有的态度。

本文由作者 奇妙的奇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奇妙絮絮谈”。

罗胖曰
有定见,不动摇,当然好。
只有代价受不了。
比如周亚夫坚决不救梁王,结下了一辈子的仇恨。
梁王后来每次进京,都要到太后那里说周亚夫坏话。
这也是周亚夫后来悲剧的原因之一。
所以——
1.有定见。2.知代价。3.肯承担。
这三者是一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5-10-9 20:10
音不对文,请更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4-28 19:1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