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我们都订阅了《前哨王煜全》,最近一个月都在分享他们这次美国创新考查的感悟。其中我最受启发的是王煜全透露的他的一个投资策略。这美国的创新公司中,如果你发现搭班子创业的是俩人,一个是岁数比较大生意经验比较丰富的CEO,还有一个那是科学家,基本不用犹豫就可以投资。为啥?你想,一个有经验的商人他未必懂科技,但是他选科技项目的眼光,是靠多年商业直觉练出来的。最终两个人打班子成功,本身就已经说明这个项目很好,这里面的道理其实挺深的。在现代社会怎么识别一个好东西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相信那些识货的人,他们自己拿身家性命去背书的东西。从今天开始起《前哨王煜全》这个订阅栏目要开始一个新的小系列,讲每个产业里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欢迎订阅。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中国的创新机会。中国。

今日微信推送
书架换季方案:从1岁小朋友到12岁少年郎
那些号称百亿元的机会,哪些是忽悠,哪些是风口?
中国为什么不能学以色列 王煜全
以色列一缺三 美国三缺一 创新 技术转化 中国制造 高校教师创业 阿里 谷歌 航天飞行器 共计 2209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1
以色列是一个中国人特别爱讨论的地方。一说创新就是以色列多么多么的好。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以色列本土并没有大公司。 当然你可以说那是因为国家小,市场小,不可能有大公司出来,至少它的科技可以为别人所用。 诚然,国家小对于小公司的成长确实有致命伤害。 举例来讲,中国台湾互联网公司的用户体验在很多细节上都比大陆的互联网公司做得好。但是做不大,因为没那么大的用户需求。 这个说起来有些委屈。但是细想你会发现,内地的企业恰恰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需求。 阿里巴巴的胜出并不是页面更优美,也不是交互设计做得更好,而是做了一套评价系统——用支付宝保证货到以后再决定是否付款。这就形成了一套信用保障系统,让每个商家可以积累信用,让买家根据这个信用决定买谁的货。从商业上讲,这比设计好用户界面要关键得多。
这样的成就只有在大市场里锤炼,才能够实现。此时,国家小就是先天劣势。
2
也许你会争辩说,这里讨论的是创新,不是大公司,以色列的创新不是很厉害吗? 但是另一个现象是,大量的以色列的创新是卖掉的。 以色列人为什么爱创新? 众所周知,犹太人商业头脑非常发达,很会赚钱。所以结论很简单,因为创新能赚钱。以色列人为什么爱卖珠宝?因为卖珠宝比开餐馆更赚钱,就是这么简单。做创新企业要比做传统企业更赚钱,这就是以色列人爱创新的潜台词。 一旦是为了赚钱,很多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所以像 Waze 这家通过收集每个人的交通情况来判断路况的企业,因为谷歌的收购价高就卖掉了。但是美国有很多公司都没有被收购,比如 Snapchat ,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理想,价格再高也不卖。这就是区别。 ◇ 那么,我们跟以色列这样的逐利企业学什么呢?
学习中国能不能形成这样一个机制,在技术产品化阶段之后将其卖掉?也就是我们能不能形成一个科技产品转换之后的交易市场?
坦白地讲,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基础。有大量的科技能够被转换,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样才能形成交易。 基础科研水平不够,转化效率又不高,还经常被人山寨,显然是不可能形成有效市场的。由此看来,目前中国想学以色列也没得学。
3
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导致我们根本不该学以色列? 以打麻将为例,三缺一还容易成局,一缺三就很难了。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从开始的科技实力到产品转化,到量产,再到全球化。 ◇ 在这几个环节里你会发现,像美国这样开放创新文化比较成熟的大国,往往也是三缺一的局面:1. 先进的科技产品在高校里;2. 产品转化机制有《拜杜法案》做保证,还有很多企业家积极地与科学家合作;3. 但是却独缺大规模生产制造的能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产品转化的核心是企业家,不是科学家。 所以在美国,企业家不一定对科学技术了解得多么透彻,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往往年龄也很大了。这些人是创业者,但是不是我们所说的 90 后。企业家需要完成产品研发阶段,寻找真正的市场潜在需求,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 科学家可以很年轻,他们是高校里的人才,可以在企业做首席科学家。实际上,中国不应该鼓励高校教师创业,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兼职做首席科学家。 对于全球市场这个要素,美国、欧洲的渠道很通畅,日本和韩国也不错。但是,它们最缺的就是大规模制造能力。 美国在 30 年前把大量制造业移出了自己的国家。但是现在他们发现,制造业还是必须的。此时,全球范围内具有开放性制造能力的只有中国。 所以,美国高科技的“三缺一”局面缺的正是中国。 ◇ 以色列是“一缺三”,虽然科研水平很高,但是产品转化能力、全球市场和制造业都不强。 我们投资的美国航天飞行器公司 Xcor 里只有区区 110 人,却能做出航天飞机这么复杂的产品。为什么? 因为它有大量的合作是外包的:起落架的设计与制造外包给美国一个专门做战斗机起落架的公司。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一个只做战斗机起落架研发的公司生存呢?毫无疑问,它的产业生态要很丰富,市场也要足够大。因为就这么一个小项目,这家公司都有足够多的订单。
换到以色列,肯定没有这么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市场。以色列擅长做成单项冠军,但并不擅长真正的复杂协作。 如今的科技创新门槛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单项冠军能直接产品化,而是需要复合的协同研发。但是以色列的协同研发能力并不出色,所以它做的更多的是把创新技术和产品卖掉,而不是自己做大。
4
那么,中国人缺什么呢? 我们要学习美国的研发能力吗?目前来看必要性不强。美国的高新技术水平很高,中国人的研发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说实话,技术研发创新这个长板,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错,所以我们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大一些。 我们其实更应该学习美国的技术转化机制,然后以我们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强大的市场与别人对接。 这就是所谓的积木式创新。就像乐高积木,它们的所有拼插件的口径和标准都是一致的,就可以拼成非常大的玩具。 ◇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呢?不是以色列的创新能力,而是和国际标准的接口问题。 我自己印象颇深的是,我们投资了很多美国科技企业,带到中国来之后却往往发现,看似双方的需求都很匹配,但彼此说不到一处。 比如在商业合作层面,美国人谈如何才能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人说我很有钱;美国人问如何能放心在中国销售,不被抄袭和侵权,中国人说我们的渠道很强大。经常会有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形出现。
强大和有钱不代表就懂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现在的机会很好,毕竟经济发展起来后有了足够的资本实力。 但是我们不要有穷人乍富心态,要懂得钱不是万能的,协作才是本质。这样我们才能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结合,在整个创新生态环境里占据最重要的那个环节。
本文由作者 王煜全 授权 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湛庐文化出版。 当年,荷兰崛起,靠的是航海驾船送快递。 当年,英国崛起,靠的是全球跑腿做生意。 后来,美国崛起,靠的是机器生产大路货。 他们起家时做的—— 不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高贵的, 而是全球协作链条中最稀缺的。
戳↓↓↓订阅全球创新投资人王煜全专栏《前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