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次 最近我在《李翔商业内参》里看到一则材料说,埃隆·马斯克就是特斯拉那位老板,开除了十几年来忠心耿耿跟着他的女助理。为啥呢?就因为这女助理天天加班觉得很辛苦,要求加工资。马斯克说:这样吧,你先休假,你休假期间你干的那些活我自个儿来,我看看到底有多辛苦。等到这助理休假回来马斯克说:我不需要你了,这些活儿我自个儿都能干。就把她给开了。这事儿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啊,那么大的老板那么有钱至于这么不近人情吗?我这儿正感慨呢?旁边一位朋友说:我们对马斯克这个人高看一眼不就是因为他在全人类未来的层次上搞创新吗?那他的道德观跟这个层次也就是配套的呀,你有啥不能理解的。想想也是,不同层次的人看到不同层次的未来和不同层次的是非。
今天您往下拖,给你看片文章和我对认知升级这个词的理解。层次。

今日微信推送
爱,血拼才会赢
这瓶酒,适合每一位不愿轻易妥协的人
关键时刻,凸法则让你脱颖而出
“总想证明别人错”是一种病 吴伯凡
美国悲剧 越战 战略 雄辩症 沟通能力丧失综合征 语欲胜人 家庭失和 办公室政治 微博口水战 共计 1135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1
摩立特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马克·福勒在其名篇《战争与商业》中写道: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场越战,美国人打赢了每一次战役,却输掉了整场战争。多数军事史料显示同样的结论:美国在越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军方既没有一致的战略思路,也没有明确界定胜利的内涵。
越战的确是所有“美国悲剧”中最具悲剧意味也最具滑稽意味的。一场历时十年的战争竟然是在事先没有明确“为什么打”的情况下开战的。 在美国人看来,中途下台的尼克松总统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果断地结束了这场完全没必要打所以随时可以结束,当然也可能为了虚无缥缈的胜利一直打下去的战争。 细想起来,类似这样具有滑稽意味的战争悲剧其实天天都在发生,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家庭和办公室里的战争。 当然,身在其中的人可不觉得自己的战斗有什么无聊和滑稽之处。因为从局部看,目标和战略都是一目了然的: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压倒、打垮对方。所以他们打得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尽管过后回想起来,的确是“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全然分辨不出半点意义”。
2
作家王蒙描写过一个患了“雄辩症”的人。
此人到诊所去看病,医生向他友好地打招呼:“你好!”他马上说:“好什么好?我要是好了的话,怎么会来找你?” 医生一时语塞,只好说:“请坐。”他神情严肃地说道:“你不能剥夺我站着的权利!” 医生又语塞了,但他还是没话找话地说了句:“今天天气不错啊。”雄辩症人义正辞严地纠正道:“你只能说我们这儿的天气还不错。南极和北极的天气肯定好不了。” 医生再也不想和他废话了,就直奔主题:“您有什么病?”他立即变得异常激动,怒吼道:“你只能问我身体的某个器官有什么病,不能说我本人有什么病!” 医生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终于知道这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了。
3
中国古代有一派中医学者曾经归纳出一百种心理疾病,其中之一,被称为“语欲胜人”——大概就是王蒙所说的“雄辩症”吧? 我们不妨仿照艾滋病的学名,把这种病称为“获得性沟通能力丧失综合征”。 人一旦患上这种病,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实现一以贯之的目标——证明别人是错的。他的生活就这样变成了一种怪异的游戏——生活被不断细分为无数个由他发动的口头战役,并且总能在每一场口头战役中从胜利走向胜利,尽管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不断地从失败走向失败。 其失败的原因福勒已经说了,他的生活没有一致的战略,也从来没有定义清楚胜利的内涵。最要命的是,他一直在打一场完全没必要打的战争。 王蒙所描写的典型性雄辩症患者在生活中相当稀少,但患有非典型性雄辩症的人并不少见。这大概是家庭失和、办公室政治频发的原因之一。 而且,因为“没有一致的战略思路,也没有明确界定胜利的内涵”而打起来的战争,在商战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回想一下一场场微博公关之战,我们就能有所体会。
大部分人还是生活在村落之中。 喜怒哀乐全靠应激。 成败利钝只在周遭。 今年我经常对自己念叨“认知升级”这个词。 什么是“认知升级”? 简单说就是—— 把自己从周边环境中抽离出来,靠想象和认知,为自己构建一个更大的生存环境。 想象,是人类的翅膀。 只有这点想象,是人类的牢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