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8|回复: 0

民国火车等级制度揭秘:郭沫若坐不起头等车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5-6-4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 】
民国火车等级制度揭秘:郭沫若坐不起头等车
民国的客车车厢实行等级制,一般分为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这三种车舒适度、待遇、票价等差别明显。图为20世纪30
年代停靠在站台上的沪平通车 (左侧车厢上标有 “Ⅰ”字样,代表头等车)。



【 2 】
头等车最舒服。设备华丽,座位宽大,地下铺有地毯,化妆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叶圣陶的童话《含羞草》形容头等车的舒
适:“椅子是鹅绒铺的,你一坐下去,周身密贴,软绵绵地,把你托住了。”图为头等车。



【 3 】
二等车装饰设备略逊于头等车,也是软垫椅,座位较为宽敞。图为二等车。



【 4 】
三等车设备最简单。车座是硬板,而且极为逼仄。尤其是到了晚上,灯暗、人多,没法看书报,也没法睡觉,民国人说晚上坐
三等车简直就是旅行地狱。图为三等车。



【 5 】
在客车排列上,三等车一般紧挨着火车头,其次是二等车,最后是头等车。原因很简单,离火车头越近,震动越厉害。如果火
车发生意外,也是越靠近车头越危险;此外,离火车头越近,火车煤灰飘得越多,弄得灰头土脸。图为正在登乘二等车的外国
传教士。



【 6 】
俞平伯曾说过,坐三等车到站第一件事情就是抖一抖身上的煤灰。不过,到了寒冬,客车排列又会反过来,头等车最靠近机车,
二等、三等随后。这是因为火车暖气里的热水都是从锅炉流出来的,自然是离机车越近,暖气越热。图为1914年山东的火车站站台。



【 7 】
民国铁路规定头等、二等车有专门的售票窗口,这些窗口人少,买票不挤。三等车的售票窗口往往是人山人海。图为头等卧车内部。



【 8 】
三等车没有候车室、没有卧铺,三等车乘客不能进餐车……图为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的头等车箱,座椅舒适,内部装潢雅致。
但是价格昂贵,普通人根本坐不起。



【 9 】
郁达夫有次乘车从上海到杭州,身上只有十块,打算买张三等票。他急忙跑到火车站,发现排队买票的人实在是多。这时他突然
看到有个窗口人很少,赶紧冲过去买了张票。他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等到上车才发现,自己买到的原来是张二等车票(《还乡记》)。图为1948年京沪线二等座车。



【 10 】
待遇不一样,是因为票价相差悬殊。比如一份1927年的沪宁铁路客票价目表上,从南京到上海,三等车票价2.5元,二等车票价5
元,头等车票价10元,这是“一二四制”。1948年,沪宁豪华专列,这比普通客运列车要豪华得多。



【 11 】
民国铁路客运票价一般实行两种价率,一种是“一二四制”,一种是“一二三制”。前者二等车车票是三等车的二倍,头等车车票是三等车的四倍;第二种价率,二等车车票是三等车的二倍,头等车车票是三等车的三倍。图为京奉铁路二等车内部。



【 12 】
不论实行哪种价率,头、二等车票价都比三等车贵不少。再加上头、二等车一般附带卧铺,买卧铺需要另外花钱,所以在民国,
坐头、二等车,尤其是头等车,是一种较为奢侈的享受。民国有调查显示,30年代,全国教师平均月薪仅16.25元。图为民国天
津火车站等候火车的旅客老照片。



【 13 】
如果坐头等车从南京去趟上海,得花去大半个月工资。郭沫若曾经在一篇文章提到,自己只坐过三等车,不知道头、二等车里
什么样。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此时郭沫若32岁,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文人。图为沪宁豪华专车会客室,用灰色大理石做成的
桌面,坚固又典雅,有意大利的风味。



【 14 】
1948年,南京下关车站。1948年,南京下关车站,新建成的车站外观相当宏伟,不过往来旅客并不多,与战争时期的拥挤状况
不可同日而语。



【 15 】
沪宁豪华专车吧台。



【 16 】
民国京沪铁路局上海号列车照片。



【 17 】
民国时的沟帮子火车站。



【 18 】
在民国坐三等车,不光设备差、条件艰苦,更不能忍受的是铁路工作人员的歧视与傲慢。普通民众乘坐火车的场景,1943年
乘火车逃离灾区的灾民。



【 19 】
歧视从没上车就开始了。民国一位评论家曾亲眼目睹这样一件事:一位三等车乘客“恭而有礼”地向一位车站工作人员询问票价,
该工作人员“初则仰首望浮云,俨若罔闻。再问之,则对曰‘那不是有字吗?’”。图为普通民众乘坐火车的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5-7-10 13:46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