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1|回复: 0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5-7-1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实对应的还有四大美男。之所以后者鲜为人知,概因为直男文人掌握了话语权,他们会对美女青眼有加,大书特书,对美男则视若无睹,不置一词,就连榜单上有谁都无公论。这种选择性失明还算好的,不少人还巴不得寻个机会冲上去,对这些美男痛加鞭挞,饱以老拳。四大美男中排行第一位的潘安后来就被砍了头。



  一、美男榜首
  尽管美男榜单有多个版本,但不管其他人位次怎么变化,潘安总能稳拿头筹。美到什么程度呢?《晋书》有记载,说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出城游玩,女人们看到后,惊为天人,会拉着手把他围在中间看,如果他驱车出门,会满载而归,全是女粉丝们奉送的水果。成语“掷果盈车”,即源于此。

  潘安,西晋文学家,本名潘岳,字安仁。祖籍中牟,长在巩义,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虽然在如今的不少影视剧中,河南人形象以“土”著称,甚至一度被伪河南人王宝强所垄断,但在魏晋年间,河南人可是风流倜傥的典范。之所以人称潘安,是因为后世同乡杜甫的一首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河南人说话爱带儿化音,潘安儿,算是小名,也算是昵称。

    看到潘安受到如此欢迎,他的好哥们山东人左思也不甘寂寞,决意效仿之。左思曾构思十年,写就《三都赋》,作品出来后风行一时,人人传抄,供不应求,留下“洛阳纸贵”的典故。就连此前也想写同题作文、嘲笑左思说要拿它封盖酒瓮的大文学家陆机,也不得不打心眼里叹服,就此搁笔不写。

    可惜的是左思才华了得,长相却不忍直视。对其长相,《晋书》用俩字形容,“貌寝”,《世说新语》则一语道破,“绝丑”。这一日,他借来潘安的车,带上弹弓,意气风发的出门,也准备搞个粉丝见面会,拉一车水果回家。人们远观以为是潘安,互传潘郎又出门了,争相围拢过来,却不得不吓得倒退两步,“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左思只得拉了一车口水“委顿而返”。
  对潘安的美貌,《世说新语》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具体长相只能凭联想。值得一说的是,四大美男多生在魏晋,包括杜甫诗中提到的那位后来被粉丝看杀的卫玠,这是因为其他朝代无一俊秀之士吗?

  非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魏晋因是乱世,道学家会觉得那是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但百姓也因此少了些思想束缚,女性则多了些自由和主见,美男从而登上了历史舞台。虽然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但这样的魏晋风流,却给沉闷的中国历史增添了几分亮丽。




二、才名冠世

  当然,美男和美女一样,都讲究的是才貌双全,互为增色。“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就是后人对美男的最高褒赞。我之前曾被这句话误导,以为是结合了宋玉之才潘安之貌,后来才知道那叫“互文”,说得是两人才貌均冠绝一时。

  潘安二十岁时,随担任琅琊内史的父亲潘芘游历蓬莱,写就汪洋恣肆的《沧海赋》,“汤汤荡荡,澜漫形沉”,“流沫千里,悬水万丈”,“群溪俱息,万流来同”,“测之莫量其深,望之不见其广”……虽后人不以此赋为上乘之作,但其中洋溢着的青春豪情和磅礴气势,至今读来,仍令人为之鼓舞。

    潘安初涉仕途后,晋武帝司马炎“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古代以农立国,这是皇帝的例行动作,不少文人跟风称颂。但能把马屁拍出花、把应景之作写得呕心沥血的,也就是潘安了。潘安《藉田赋》颂曰:“于斯时也,居靡都鄙……黄尘为之四合兮,阳光为之潜翳。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世。”

    此赋一出,潘安声震朝野,才名冠世,但也因此招致嫉妒——人长得帅也就罢了,文章还写得这么好,事事争先,让其他人怎么混啊?潘安因此十多年不受重用。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好文章多是逆境时写出来的。在《秋兴赋》中,潘安流露出田园之志,“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澼澼。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白发悲秋”,即出于此。

    过了一年,他任河阳县令(今焦作孟州),命县里百姓遍栽桃李,为后世留下“河阳一县花”、“花县”之美誉。放在今天,可能会被人讥为形象工程,不知民之疾苦,但在当时文人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地的风流。李白也曾以此典故入诗,“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赠崔秋浦三首》)




三、贤夫孝子

    一个男人既有美男貌、又有名士范儿,放在哪个年代都不缺女人投怀送抱,在魏晋时可能也不缺男人,但是潘安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挚爱着发妻杨氏。虽然他们是娃娃亲,但婚后感情甚笃,潘安一生没有纳妾,出外顶多是拉车水果回家,不会带个女人入室。他在妻子早亡后也未再娶,并作三首《悼亡诗》以为纪念。

  其中佳句甚多,“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组为亡妻所作之诗,也是象征爱情的“比目鱼”首次出现在诗歌中,“潘杨之好”在史上传为佳话。

  除了是个好丈夫,潘安还是个名孝子。在北宋以前,他的故事原本收录在《二十四孝》中。说的是他任河阳县令时,父亲已经去世,他便将母亲接到身边,风和日丽之时,便带母亲外出赏花,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母亲因水土不服患病,思归心切。他得知后当即弃官回乡,因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只得自己下地种草,养羊挤奶,直至母亲病愈。“辞官奉母”,流芳后世。



四、公知典范

   我个人之所以对潘安产生兴趣,是因为正好在押沙龙《出轨的王朝》中看到他,发现这哥们不只是个美男,还是个公知。魏晋时官方驿站多已荒废,为方便地方上接待官员,朝廷想把民营旅社统统转为国营。但直接这样说过于露骨,于是找了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私人旅店容易窝藏奸人,难以保障旅客安全,而且民众不能舍本逐末,应一心务农云云……

  朝廷进而提出了旅社国营化的具体方案,每十里安置一个,安排老人、小孩看管,官吏则负责按屋“收费”。有理论、有对策,即便把这一方案拿到今天,估计也会有不少人赞成,当时朝堂之上更是不少应和之声。这时潘安站了出来,写了篇《上客舍议》,力陈旅舍国营之弊:
    “逆旅其所由来久矣,行者赖以吨止,居者薄收其直……语曰:许由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春秋外传》曰:晋阳处父遇宁戚于逆旅。魏武皇帝亦以为宜,其诗曰:“逆旅整设,以通商贾”。然则自尧到今,未有不得客舍之法, 商鞅尤之, 此固非圣世所言也……”

  也就是说,旅舍自古有之,旅客需要住宿,客店收点费用,也有利于各地贸易,互通有无,这不很好吗?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过不让旅舍民营的。只有商鞅说过不对,但暴秦的办法怎能用到今天呢,这家伙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然后他又逐条列举旅舍国营的坏处,定点下班会将旅客关在门外,不更方便盗贼抢劫吗?官员经营,既没竞争,又无监督,不等于养群害虫吗?
    此文一出,旅舍国营化方案才算没有实行。虽然文学史上此文并不算出名,但它却挽救了不少平民的生计,值得点几个赞。

  他写的另外一篇评论,叫《九品议》,这相当于魏晋时的《出身论》。魏晋时期,选官用的是“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出的二品官员“中正”到各地品评考察人才,虽然理论上是家世、品德和才能并重,但其实只有家世是实的,后两者都是虚的,难有明确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官员的选拔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潘安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并非名门望族,其仕途不顺,也与评议结果有关。心中愤懑可想而知。《九品议》中,他表示,“中正之身,优劣悬殊,苟知人者智,则不知者谬矣。莫如达官各举其属”,希望恢复到两汉时的察举制,由地方官员举荐,这样贫寒士子也能有出头之日。



五、折于仕途

位于中牟大潘庄的潘安墓



  像潘安这样才貌双全、有情有义的人,人生的道路原本有千万条。如果照《秋兴赋》中流露的思绪走下去,他可以成为在谢灵运、陶渊明之前的第一个田园诗人;如果他能多就时弊写一些类似《上客舍议》、《九品议》这样的文章,也能一扫两晋的清谈之风,做一个指点天下的公知;如果他能善用“掷果盈车”的局面,还可以成为粉丝经济的开创者,做一个成功的水果商;哪怕他只是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仅凭《悼亡诗》的情意、辞官奉母的事迹,也足以模范丈夫、千古孝子的身影垂范后世……

    遗憾的是,他可以抵挡住女粉的示好,却抗拒不了权力的诱惑。如果说春秋战国时的士人还能“择良木而栖”,自由的选择买家,那经过秦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的独尊儒术之后,后世文人只有一种出路和志向,那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王朝统一时更是如此。潘安既无孔明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定,也无竹林七贤那般穷路当哭、烧炭打铁的洒脱,更无后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他不满足于已有的立德、立言,挖空心思想着要出将为相、建功立业,在史书中留下的,是“性轻躁,趋世利”的评语。

    仕途不顺后,潘安开始巴结权贵。当时权臣贾谧与富商石崇交好,他们和潘安、陆机、左思等人在石崇的别墅“金谷园”饮酒作诗,号曰“二十四友”。贾谧是其中的核心。每当贾谧出门,石崇、潘安看到飞起的尘土便向其作揖示好,“望尘而拜”。在此期间,潘安还作了打击政敌山涛的《阁道谣》、为士族荫客制辩护的《马汧督诔》,直到参与到贾谧谋害太子的密谋中,奉贾谧之命将太子酒醉后的墨宝处理成有谋反之意的文章,导致司马伦提兵入宫,八王之乱开始。潘安也因参与谋反被诛三族。时年五十三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5-7-10 13:38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