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这段话是乔帮主说的,原意大概是说,天才在竞争的赛跑中能给那些庸才和蠢材套圈,一个牛逼者的效用可能会是50甚至100倍,所以要不停寻求金字塔顶尖的那些人。简称“乔布斯招聘法则”。(天时地利总不及人和,不过差评君也承认,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经济学)
 所以被帮主誉为“迄今招来的最好的员工”的库克船长,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今天还在继续反抗中。
来自与apple 瓜分了互联网世界的亦敌亦友的google,
当乔纳森和艾瑞克刚加入 Google 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关于成功经营的所有秘诀。 所以我们需要想出一套新的商业规则,能够让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也能成功。以下是我们总结的经验。 我们首先问自己一个艾瑞克最爱问的问题:现在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变了?有哪些假设已经不再正确?为什么事物似乎发展得越来越快? 
这是我们给出的答案:
结果是,多年以来的准入门槛也不复存在。现存的企业极易受到竞争和干扰的影响。
这种改变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摩尔定律已经应验,科技正在失控。
占据主导的不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人们抱着前所未有的期待。企业不再可能借一款低劣的产品就侥幸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可能持续太久。比如说,一个产品的差评就会影响整个市场(是在说我吗)。 在今天,优质的产品才能获胜(我懂)。
同时,企业的力量也发生了巨变。个体或小团队可以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咳咳)。他们可以创造出崭新的想法,再历经测试、失败,再重新开始,最后成功获得全球市场。
这些拥有最大影响力的人,我们称之为“聪明的创意人员”。
他们是结合了知识、商业专长和创造力的产品人。如果你把当今的科技工具放到他们手中,并给予他们发挥的自由,他们可以以一种出奇的速度,创造出奇的产品。
问题是,今天的大多数企业,他们的目的是让风险最小化,而不是让自由和速度最大化。信息和数据被严格保密,却没有用作共享。在过去的年代,犯错成本高昂,人们赞赏三思而后行,而他们的设计就是那个年代遗留的产物。决策权被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发现,只有吸引聪明的创意人员作员工,并为他们创造出开放式成长的环境,事业才能长久地保持成功。
首先,你需要吸引那些聪明的创意人员,他们可不容易糊弄。
所以,尽早开始规划企业文化。作为团队你在乎什么,工作和决策的方式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考虑并梳理成文档。
最好是以小团队的形式工作,让大家保持关系紧密,并抓住偶然发现的联系好好培养。
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策略。大多数人开创一份事业前都会做商业计划。但是事物变化得太快,任何完全 MBA 式的商业计划都必定在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是错的。
聪明的创意人员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担心,一份规规矩矩的商业计划会妨碍他们的自由。
(乔纳森刚进入 Google 的时候,他的第一个产品中就有这样一份计划。
拉里·佩奇(Google 现任 CEO)说那份计划看起来很蠢。)
你的事业不应该建立在一份商业计划上,而应该以策略为基础。你可以有计划,但要心里有数,这份计划可能会有很大变动。计划是可变的,策略却很稳定。
好了,现在要把那些创意人员招进公司。切记,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招聘。
很多人都这么说,但他们还是把事情委托给人事相关人员。每个人,每!一!个!人!都要在招聘环节上肯花费精力。
现在你已经吸引并组建了一个充满创意人员的团队,你需要给他们一个放养的环境,让他们可以自由成长。
这从你制定决策的方式开始。正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原来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决策方式不对,就会扼杀了他们的志气。
大部分考虑长远的企业都标榜自己制定的决策能够达成共识,但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共识”。
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就能称之为“共识”,“共识”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发声,每个人的意见都能被听到,最终大家团结地站在最好的决策那一边。
交流和制定决策同样重要。和决策一样,大多数领导者都认为自己很擅长交流,当然,他们大多数都错了。
尽量让交流保持开放。让信息流动得更快一些,信息的声量更大一些,让更多人能参与进去。
正确做好这些事,然后你的事业就有机会涅槃,获得巨大变革。
但是请记住,作为 CEO,你还必须是个 CIO(首席创新官)。创新不能被拥有或任命,它需要被允许。命令创意人员让他们进行创新,这不一定有效,正确的方式是放任他们去做。
以上步骤并不仅适用于企业家,也不仅对高科技事业有效。机会到处都是,创意人员到处都是。心怀抱负,想要建立创意团队来争取机会的人也到处都是。
试着去想象那些不可思议的事物,因为它们其实很有可能发生。
然后,在你想象的那个未来上做赌注。大赌注有时候比小赌注更容易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