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篇谈了文化的本质及三种文化本质的差异,可以用一张简表概括比照:

显然,共产极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及民主文化的本质截然不同,所以共产极权文化即不能与传统文化相容,也不能与民主文化共存;所以共产极权文化胜利了,传统文化就遭殃,民主文化就遭难。
有人把中国的现状文化归属于传统文化的延续,把未能实现民主的底因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这显然是忽视了现实: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是共产极权文化。
有人看到朝鲜世袭,把共产极权等同于封建集权,那显然是忽视了两种制度本质上的差异,封建集权从来都是实行私有制,而共产极权实行公有制;封建王朝从来不敢把皇帝当上帝,而共产极权把领袖当活神。两种制度本质上的差异,恰恰反映出两种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篇深入一点谈谈共产极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抓住文化主体的三大范畴来谈。
信仰的冲突
文化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人活着为了什么?这问题归根结底是信仰的问题,所以说信仰是文化核心的核心。任体一种文化体系都是建基于一种信仰体系之上,没有信仰,无以成文化。
传统文化的信仰是有神论, 共产极权文化的信仰是无神论。这就是两种文化最本质的冲突, 最深层的冲突,注定了两种文化不能共存。
为什么共产极权文化容不下有神论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 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源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核心是无神论。共产主义的整套理论,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道德,基本的逻辑依据就是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由动物进化论推演出人类进化论,进而推演出达尔文的社会进化论,最终推演出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说,无神论是共产主义最基本的信仰。
其二. 共产极权文化要把民众变为阶极斗争的信徒。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思相的核心是暴力革命,用暴力夺取政权,用暴力巩固政权。暴力革命需要无数的人去赴死,共产极权文化就是为了宣扬阶级斗争思想,鼓动阶级仇恨,鼓动阶级仇杀,把民众变为阶级斗争的信徒,为暴力革命冲锋陷阵,为暴力革命勇于赴死。
传统文化宣扬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劝谕世人要听天由命,安份守己。传统文化的宿命论阻碍了阶级斗争思想的宣传效果,所以共产极权要批判传统文化,摧毁民众传统的信仰,美其名曰:唤醒民众。
其三. 共产极权文化要把他们的领袖变为神。共产极权推行愚民政策,夜以继日普天盖地地吹捧他们的领袖,把他们的领袖变为活的神,让民众做他们领袖的信徒,从精神上变为共产极权主义的奴役。
西方的传统文化主体是宗教信仰,劝世人做神的信徒。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一种主导性的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归属于泛神论,拜天地,拜祖宗,拜鬼神,属于一种朴素的宗教信仰。共产极权文化要民众拜他们的领袖做活神,当然不容许传统文化拜鬼神了。
概而言之,共产极权文化的宗旨就是为了把民众变为共产极权主义的信徒,阶级斗争的信徒,他们政党领袖的信徒,所以他们要摧毁所有的宗教信仰,摧毁所有的传统信仰,甚至连传统的习俗也不放过。文化大革命,家家户户厅堂上的祖先神位牌都被烧毁了,统统换上了毛的画象,蛊惑什么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被摧殘到了何等的田地。
财产观念的冲突
封建集权实行私有制,共产极权要消灭私有制。这就是两种制度最直接最显现的冲突。
人类有史以来都是实行私有制,人类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都是建基于私有制上。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思想意识,私有制是天经地义的事。共产极权要消灭私有制,无可避免要遭到强烈的抗拒。
如果说信仰的冲突是两种文化深层次的冲突,那么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冲突则是民众最切身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的激烈程度必然远远地超过信仰的冲突。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到集体化没收农民土地,到公社化没收农民饭碗,公有制的道路是一条洒满血与泪的路。
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冲突,是生与死的冲突,反映到文化层面,就是公义与邪恶的冲突。这种冲突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概述。
一是道德层面的冲突。
人类的道德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原则上,我们常说太平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意思就是说,道德是体现在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毫无疑问,任何时代偷盗抢劫都是一种罪恶,从这一点意义上讲,传统文化传承的道德就是尊重与维护私有制。
共产极权要消灭私有制,打土豪分田地,打正旗号杀人放火;土地改革,开宗明义杀富人分财产,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道德观念。
二是人性层面的冲突。
古语有道:天道酬勤。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动物都要依从这一条法则生存繁衍,俗话说笨鸟先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私有制顺应了自然法则,也顺应了人类欲望的本性,将两者融为一体,促进了人类人性的完善,也促进了人类社会财富的累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共产极权要消灭私有制,违逆自然法则,抹杀人性私欲,反而导致了人性的恶变,文明的倒退。消灭私有制导致人性恶变,可以概括为三点:
其一。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是消灭了人类劳动的积极性。集体化把勤汉与懒汉捆绑在一起,干好干坏都一样,挫伤了勤汉的勤性,助长了懒汉的懒性,大家都变成了懒虫,整个社会的劳动积极性越来越低,劳动效率越来越低,导致整个社会越来越贫穷。集体化带来贫穷,带来饥饿,就是因于集体化把人性中勤劳俭朴的美德消灭了。
其二。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是断绝了民众发家致富的希望。对财富的欲望是人的本性,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财富,私有制就是因应人类的这种欲望而演变来的,私有制给了民众发家致富的希望,尽管这种希望对穷人来讲很小很小,可总算给人生带来一线希望,集体化把这一线希望断绝了,农民被绑定在集体的土地里,终生为奴,世世代代为奴。
绝望可以让一个民族变麻木,也可以把一个民族变邪恶。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邪恶的大暴发。公有制断绝了民众发家致富的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挤进权力阶层,所以民众唯有把希望寄托于政治斗争了,年轻人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狂热分子,希望通过投身政治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性不仅变懒了,而且变狠了,变邪恶了,人人都想捞权力,不劳而获,不勤而富。
其三。消灭了私有制激化了权力斗争。在私有制社会里,做官辞官,那是很常见的事,因为私有制下人有其他的活路,不做官也一样可以把生活过好;在公有制下,其它的活路都被堵死了,唯有捞到权力才能让生活过得好些,所以权力斗争变成了生死斗争,变成了全民的斗争,所以权力斗争变得十分殘酷了。
公有制,实质上就是权力所有制,有了权力就意味着有了利益,没了权力就意味着当奴隶。在公有制下,利益与权力成正比,越往高层,利益越大,权力斗争也就越激烈,越殘酷。高层权力斗争失败了,那就是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近代精英阶层的人性恶变,就是这种公有制下殘酷的权力斗争造成的。在公有制下,精英分子唯有挤入权力阶层,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生活。挤入权力阶层之后,就没有了退路,退路意味着要过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意味着贫穷,意味着死亡,所以明明知道权力斗争很殘酷,也唯有硬着心地斗下去,人性也就越斗越坏了。
三是生存层面的冲突。
人类的生存与自由基本上依赖于掌握的生活资料,毫无疑问,在中国这样农耕社会里,土地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在封建制度下,土地归私人所有,因为地主不止一家,所以农民可以东家不打打西家,或者外出打工,所以说,没有土地的农民,尽管生存处境差,可人身还是自由的。公有制把所有的土地没收归公了,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绑定在所谓集体的土地里终生为奴,而且世世代代为奴。到了公社化,连农民吃饭的权力都收归干部掌控了,你不听话,就把你的饭碗端起,饿你三天,叫你下跪你就得下跪了。
公有制把民众变成了彻底的奴役,到了这一步,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冲突就是生死存亡的冲突了。公社化饿死人了,所以不得不解散,集体化依然饿死人,所以不得不放出一点自留地,农民在自留地上把耕种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依然不能免除饥饿,不得不起早贪黑钻到山边地角私种一点杂粮,这就引发了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派民兵下去把农民私种的农作物连根拔除,共产极权始终把农民推到生死边缘苦苦挣扎。
毫无疑问,私有制在民众的思想意识里极深蒂固,所有善良勤劳的人,都渴望拥有私有财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累积财产,让自己与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共产极权要消灭私有制,必然遭到民众强烈的抵抗与抵触,所以共产极权对传统文化发起一场接一场的批判运动,到了文化大革命,批判运动登峰造极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稻。共产极权文化所宣扬的极端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权力理念的冲突
单单从权力结构的形态看,似乎共产极权是传统封建集权的翻版,这一点朝鮮表现的最为活现。如此说来,在权力理念上,共产极权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应该有太大的冲突。事实上,当年四人帮在宣扬他们的治国理念时,就搬出了所谓的法家思想,为严刑苛法辩护。然而,法家思想从来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
在权力法理上,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的仁政与德政,共产极权文化宣扬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两种文化在权力理念上的冲突。
传统文化宣扬仁政道德。
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建立起来的权力法理是天授君权,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所以皇帝要应天顺人,施行仁政德政。“仁政德政”成为历代封建王朝正统的治国理念,儒家把这种治国理念称为道,或称为天道,史书上把儒家这种思想称为道统精神,或者说是道统精神的核心。
我们今天的人尽可以说封建专制的殘暴,说封建王朝表面上宣扬仁政德政,实质上是施行苛政暴政。然而,我们不可以因此抹杀了 “仁政德政”理念的正面意义。或者我们这样反问一下,假如说传统文化宣扬 “仁政德政”错了,难道说宣扬 “苛政暴政”是正确的?封建王朝施行苛政暴政,那是封建王朝统治集团的虚伪,而不是传统文化宣扬 “仁政德政”的过错。
我们看待历史,不可否认这种道统精神在历史上意义,这种道统精神确确实实对封建统治者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至少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敢公然宣扬自己是用暴力施政,没有一个皇帝敢于公然为秦始皇翻案。
共产极权文化宣扬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是阶级斗争,用暴力夺取政权,用暴力巩固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阶级斗争理论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是共产极权的政权法理的依据,他们认定政权是枪杆子打出来的,他们就可以用枪杆子维护政权,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据,他们把政权定义为暴力专政的工具。
共产极权文化宣扬阶级斗争,宣扬无产阶级专政,所以宣扬暴力,美化暴力,歌颂暴力,赤祼裸地把暴力正化了。所以敢于为秦始皇翻案,颠覆了几千传统文化建立起的仁政与德政的价值观念。
共产极权文化宣扬暴力专政,美化暴力专政,把暴力革命当丰功伟绩歌颂,当然容不得传统文化宣扬仁政德政,所以他们要批判传统文化的这种道统精神,也就不足为奇怪了。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文化冲突
制度与国情的冲突,实质上是制度与文化的冲突。从世界近代历史看,世界政治格局从传统的世袭君主制分化为两极:一极是民主自由制度,一极是共产极权制度,文化格局也随之从传统文化分化为民主文化与共产极权文化。更确切地说,是文化格局从传统文化分化为两种新的文化,从而导致政治格局随之分化为两极。是文化引发政治变局,还是政治引发文化变局,那是鸡与蛋的问题,不容易说清。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到中国,与传统文化发生了冲突,当年民主思想的主流是主张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保留皇室实行民主共和。然而,苏联十月革命成功,标注着共产极权主义思潮的兴起,所谓十月革命一声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送来了共产极权主义。中国因此出现了三种思想意识:传统的封建思想,现代的民主思想,新兴的共产极权思想。三种思想较量的最终结果是共产极权思想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中国从此进入了共产极权时代。
共产极权取得政权之后,轻而易举地清除了民主思想,那是因为民主自由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不深。而共产极权在清除传统文化时,遇到了顽固的抵抗,因为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共产极权为了消灭私有制,为了把他们的领袖变为神,为了把民众从肉体到精神变为共产极权主义的奴役,对传统文化发起了一场接一场的批判运动,到了文化大革命,传统文化几乎被彻底摧毁了。
中国近代历史的冲突,实质上就是共产极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未来的冲突,必然是共产极权文化与民主自由文化的冲突,因为传统文化已经被摧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