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74|回复: 0

有这三人,甲午战争焉能不败?

[复制链接]

自攻螺丝

发表于 2016-6-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甲午战争的失败啊,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封建统治腐朽、军队素质差、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一味依靠外国调停等等。这些原因呢,可以说都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因素之一,但听了以后吧,让人云里雾里的,完全抓不到重点。

那我们首先就来看看这个醇亲王奕譞。奕譞当时是“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光绪皇帝还没亲政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实事儿。比如说,为补充军备筹措款项、建立一些政府机构啊、还曾经坚决反对给慈禧太后修园子。因为他是海军大臣嘛,他知道这点儿海军军费,拿来买军舰都不够呢,哪还有修园子的钱。

但同治皇帝驾崩以后,慈禧让醇亲王奕譞的亲儿子登基即位,也就是光绪皇帝。这下,醇亲王奕譞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奕譞深知啊,假如处理不好和慈禧的关系,那不仅儿子光绪永远不能亲政,自己这“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官位也不保啊。所以,保全自己,也保全自己儿子,就成了奕譞的首要任务,也成了他的两块心病。从前吧,自个儿家儿子不是皇帝,在海军军费的问题上,奕譞还能坚持坚持,把钱拿来多买点军舰,提高点战斗力。但现如今情况不同啊,自己个儿的儿子虽然当着皇帝,可实际掌权的还是慈禧啊。伴君如伴虎,这时候就得多讨好慈禧。因此,慈禧想修圆明园养老,奕譞就开始挖空心思,找各种辙挪用海军经费,本来应该买铁甲舰、扩充海军实力的钱,就这么着被他们偷偷拿去修园子了。日本人的坚船利炮一来,就被人家打残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李鸿章。李鸿章当初呢,也和奕譞一样,反对慈禧大兴土木,而且他为筹措军费,好多年到处东奔西走,大力主张把海军搞强,抵制日寇。但等到醇亲王入主海军,光绪皇帝开始主政的时候,李鸿章就调转了方向。为啥呢?因为这李鸿章啊,是朝廷里特别会审时度势的人,他一看现在朝廷的大权都在奕譞和光绪手里了,自己要是这时候跟他们对着干,那不是作死么。这只官场老狐狸,早就把奕譞的小九九摸的一清二楚了,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和利益,李鸿章也加入到奕譞挪用军费的队伍里。这么一来,对清朝的海军建设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军费拿走干别的去了,没好装备、士兵素质也不行,真到上阵杀敌的时候不堪一击,根本不可能打胜仗。

最后一个人,说的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啊,是激烈的主战派,但作为户部尚书呢,他并没有千方百计去节省朝廷开支,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支持海军建设,反而把海军装备的购置费停发了两年,然后拿这些钱缓解财政紧张去了。是因为他弱智吗?不知道国家面临的最主要危机是啥?——他当然不是弱智,要不怎么能当皇帝的。他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为了官僚倾轧、勾心斗角。清末的时候,汉族的地方官僚纷纷上位,办洋务啊、兴局厂啊、练新军啊什么的,搞的热火朝天,李鸿章就是这里边的重要代表。另一方面呢,满族中央政权却不断走下坡路,你想想翁同龢是什么人,满族中央权贵啊,那哪能咽得下这口气。不单因为这个,早年间,翁同龢和李鸿章之间积怨颇深,他早就看李鸿章不顺眼了,就想找机会捅他几刀,他一看这北洋水师不就相当于是你李鸿章的么,那如果我削北洋水师,不就等于削你李鸿章么?能削李鸿章就行,哪还管得了其他的啊,这么一来,翁同龢当然就要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李鸿章使绊子了。

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和翁同龢,这仨人个个大权在握。但却只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完全不为大局着想,可见制度的腐朽不堪。其中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斗争、互相倾轧,就让本来能挽救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断了,这甲午战争,焉能不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皖ICP备15008148号-3 )

GMT+8, 2024-5-1 22:03

© 2001-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Theme By Yeei!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